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温条件下钢结构的应力-温度-应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材虽为非燃烧材料,但钢材不耐火,温度400℃时,钢材的屈服强度将降至室温下强度的一半.温度达到600℃时,钢材基本丧失全部强度和刚度。因此,当建筑采用无防火保护措施的钢结构时.一旦发生火灾,结构很容易遭到破坏。高温下钢材力学性能模型的建立及其如何应用是进行结构抗火分析的关键和基础,对分析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钢材的高温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取得很大进展。国内外对高温下钢材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高温下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和高温下结构钢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随温度变化的模型.但这些研究仅局限于恒温加载或恒载加温两种路径下钢材各项力学性能参数随温度变化的模型。实际火灾过程中钢结构的内力和温度随时间不断变化,结构抗火分析中应考虑不同应力-温度路径下钢材的应力-温度-应变三者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提高垃圾焚烧炉安全性、经济性和稳定运行管理水平,在深入了解垃圾炉燃烧工况变化和运行人员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自动燃烧控制(Auto Combustion Control,ACC)策略,主要包括主蒸汽流量、一次风流量、二次风、氧量、料层厚度及炉排和推料器速度控制。投运结果显示:机组主蒸汽流量24 h内的波动最大值为58.061 t/h,最小值为54.183 t/h,控制变化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5%;发电量日均值为54.10万kW•h,相对标准偏差为1.80%;供电量日均值为45.69万kW•h,相对标准偏差为2.21%,焚烧炉整体运行平稳,发电量和供电量波动较小;一个月内热灼减率统计平均值约为2.3%,相对标准偏差约为5.7%;省煤器出口含氧量24 h内的波动最大值为5.71%,最小值为2.79%,含氧量控制变化的相对标准偏差为9.66%,满足垃圾焚烧炉的运行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垃圾焚烧锅炉半干法脱酸系统自动控制投运率低、控制效果差的问题,在分析脱酸系统运行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以PID控制和模型预测前馈相结合的HCl-SO2协同控制策略。采用以HCl排放浓度作为主要控制目标,SO2排放浓度作为次要目标的串级PID协同控制策略。在串级PID控制的基础上,基于时间差分偏最小二乘法(TD—PLS)建立HCl排放浓度预测模型作为控制前馈。该控制策略应用于某500 t/d垃圾焚烧机组脱酸系统,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脱酸控制投入前,HCl排放浓度波动变化较大,小时排放均值范围20~40 mg/m3,小时排放均值浓度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95%。脱酸自动控制投入后,HCl小时排放均值范围在25~30 mg/m3,小时排放均值浓度RSD为6.22%。在协同控制作用下,HCl小时排放均值波动显著减小,单位锅炉蒸发量的石灰浆液消耗量由0.034 m3/t降低到0.027 m3/t,相比投运前降低了21%,在保证出口HCl和SO2...  相似文献   
4.
针对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控制系统大迟延、大惯性的特点,以及垃圾特性不稳定和燃烧状态波动大导致的脱硝控制稳定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智能前馈的垃圾焚烧炉脱硝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以串级PID控制为基础,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的模型预测前馈和关键变量前馈相结合的智能前馈结构,同时采用模型预测误差自修正方法以保证模型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将该脱硝智能控制策略应用于某500 t/d垃圾焚烧机组,应用结果表明:脱硝智能控制投入前,NOx排放质量浓度波动较大,统计时间内NOx质量浓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9.81%,其中瞬时NOx排放质量浓度小于150 mg/m3的占比为95.62%;脱硝智能控制投入后,NOx排放质量浓度波动显著减小,统计时间内NOx质量浓度相对标准偏差为12.40%,其中瞬时NOx排放质量浓度小于150 mg/m3的占比为99.31%,,控制稳定性显著提高,统计时间内日均进氨流量和日均进氨总量较智能控制投入前分别下降38.81%和38.82%,实现了垃圾焚烧炉SNCR脱硝系统的稳定、经济和环保运行。  相似文献   
5.
自2001年我国各种结构设计新规范陆续实施以来,结构设计者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建筑结构设计经验,在本文中与各位同行一同探讨。合理选用计算机软件及参数计算机不是万能的,若想通过一次计算就让计算机完成所有施工图设计工作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曾有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