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5篇
能源动力   2篇
冶金工业   3篇
  202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从水平连铸工艺、冷却水水质、锥度、铜套性能及装配质量等方面分析了水平连铸结晶器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水平连铸结晶器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朱庆桂 《连铸》2003,(5):20-22
介绍20G高压锅炉管坯水平连铸生产工艺及铸坯质量,通过优化工艺措施,可有效地控制20G高压锅炉管铸坯质量,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某钢厂30 t对称四流小圆坯中间包的冶金效果,以该钢厂当前使用中间包为原型,根据相似原理,利用水模型模拟对其内部控流装置进行优化,测量不同情况下中间包的RTD曲线,进而计算出中间包内钢水的峰值时间、死区比例等指标。结果表明,原型中间包的中间包冶金效果不佳,根据优化方案,导流板每面开双孔时,较优方案为方案3,此时中间包死区比例为10.96%;导流板每面开单孔时,较优方案为方案18,此时中间包内死区比例为8.74%,但此中间包冶炼结束时,中间包内留钢量较大,经济成本较高。综合来看,使用双孔较优方案最佳。  相似文献   
4.
朱庆桂 《连铸》2004,(6):27-29
介绍衡阳钢管公司φ150mm水平连铸圆管坯的开发方案、生产工艺及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5.
发展电弧炉高效生产技术、缩短电弧炉冶炼时间是现今电弧炉炼钢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某钢厂90 t电弧炉生产实践,介绍了90 t超高功率电弧炉高效化生产技术,通过优化铁水热装工艺、合理配料、实施科学供电、供氧制度等操作提高电弧炉冶炼效率。通过改造铁水罐车运送路线、开发铁水包自动加盖技术等优化铁水热装工艺。通过控制废钢装入量、合理搭配料源结构、料篮分层布料等优化配料工艺。通过不同时期供电挡位选择等优化供电制度。通过改善氧枪布置、开发集束氧枪等优化供氧制度。在优化铁水热装工艺、配料、供电、供氧等操作的基础上,结合出钢操作和生产组织强化,90 t电弧炉平均冶炼周期由46 min缩短至37 min,电弧炉生产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张迎春  朱庆桂 《焊接技术》2011,40(12):22-24
介绍了堆焊工艺在汽车冷冲模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指明了其优点,并阐述了刃口堆焊质量的检验方法.试验表明,该堆焊工艺能够缩短模具制造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平连铸工艺生产φ150mm钻杆钢时,结晶器铜套前段锥度按2.46%/m、后段石墨套按0.36%/m控制;钢水吊包温度启铸炉号为1630±5℃,连浇炉号为1605±5℃;采用一步启铸工艺;铸坯出结晶器后应采用二次喷淋冷却技术;拉速宜控制在2.0~2.3m/min,以上工艺参数是φ150mm钻杆钢生产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衡钢2号水平连铸机进行φ180mm圆管坯扩规改造的实践经验,通过重新设计结晶器、改造拉坯系统、优化生产工艺、采用电磁搅拌及二冷喷水冷却技术,成功地生产出合格的φ180mm圆管坯,铸坯合格率达到99.62%。  相似文献   
9.
钢铁料消耗是衡量炼钢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经济指标,在炼钢过程中钢铁料消耗成本占总成本的80%以上,有效降低钢铁料消耗是减少炼钢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电弧炉炼钢过程进行机理分析,研究电弧炉炼钢过程物料转化规律,建立电弧炉炼钢输入输出平衡关系,得到理论出钢量计算方法。考虑原料特性对于钢铁料消耗的影响,提出以实际出钢量与理论出钢量的比值作为钢铁料消耗评价指标,评价电弧炉炼钢过程中的冶炼操作对钢铁料消耗的影响。采用SQL Server 2012数据库软件与Visual Studio2013开发工具,开发电弧炉炼钢钢铁料消耗评价模型,实现电弧炉冶炼操作对钢铁料消耗影响的评价。为进一步获得各种冶炼操作与钢铁料消耗之间的关系,建立钢铁料消耗优化操作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铝脱氧25Mn钢圆铸坯中夹杂物的分布特征,通过配备夹杂物自动分析仪的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检测了圆坯不同径向位置处夹杂物的二维形貌、成分及数量密度。对钢中夹杂物进行非水电解提取及三维形貌、成分的观察,并结合FactSage8.0软件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钢液的凝固冷却过程中,随着温度的降低,夹杂物中Al2O3含量逐渐增加,CaS含量先增加后减少,CaO及SiO2含量逐渐减少。随着钢中氧含量的增加,单相钢液的稳定区域逐渐缩小,液相氧化物稳定区域增加。钢中夹杂物主要可分为含SiO2的S类、含Al2O3的A类、含MgO的M类及以CaO或CaS为基础的C类。随着靠近圆铸坯中心位置,夹杂物的总数量密度呈现小幅增加态势,S类、A类及M类夹杂物数量密度小幅增加,C类夹杂物数量密度小幅减少。在靠近圆铸坯表面附近,大部分CaO-Al2O3-MgO类夹杂物处于液相区附近,随着逐渐靠近圆铸坯中心处,CaO-A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