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能源动力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杜鲲  管生  胡小波  刘朝  李明省  陈振  彭强 《工业加热》2011,(11):867-871
【摘要】 目的 评估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完全缓解病灶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21个完全缓解病灶在术后第1、3、6个月时由同一名医师同一序列测量ADC值、不同医师间隔1周测量病灶的ADC 值,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及绘制Bland Altman图表确定ADC值测量的可重复性及一致性。ICC值大于0.75表示信度良好,可重复性高,75%的位点位于Bland Altman图95%的置信区间的参考线内,其一致性高。结果 A医师术后1、3、6个月测量ICC值分别为0.928、0.878、0.934;B医师术后1、3、6个月测量ICC值分别为0.873、0.940、0.871,1周前不同时间A、B医师1、3、6个月测量ICC值分别为0.854、0.940、0.960;1周后不同时间A、B医师术后1、3、6个月测量ICC值分别为:0.788、0.945、0.858,均大于0.75,提示可信度较高,可重复性强。90%的位点Bland Altman图95%的置信区间的参考线内,数值测量的可重复性高。结论 HCC完全缓解病灶的ADC值稳定,测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可以动态观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病灶的稳定程度,可及时有效的评估巩固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碘油脑栓塞(cerebral lipiodol embolism,CLE)的可能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本治疗中心2例碘油脑栓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发现,检索国内外文献,归纳整理,总结其共性,探讨其发生机制及可能的预防措施。结果 肝脏介入术后碘油异位脑栓塞国内外共有报道17例,资料较详细的为15例,附带本文提供的2例病人,归纳总结了17例患者,肿瘤位于肝顶部肿瘤12例,其他部位肿瘤2例,另3例不详;其中巨块状肿瘤15例,其他类型肿瘤2例。TACE治疗16例,经皮瘤内注药治疗1例。11例碘油用量超过20 ml。合并肺栓塞的13例。15未发现异常动静脉通路,2例发现异常动静脉通路。8例最终症状完全消失,6例症状部分缓解,3例死亡。结论 碘油用量过大、肺血窦开放或肺异常动静脉分流道形成可能与其有直接关系,近肝顶部巨大富血供肿瘤的多次介入治疗也可能是其潜在的危险因素。个体化控制碘油用量及评估病灶血供及异常动静脉通路,使用新型栓塞剂如已在临床开始使用的药物洗脱微粒可能会降低CL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肝功能Child?蛳 Pugh分级对晚期肝癌(BCLC?蛳 C)TACE治疗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74例。根据术前Child?蛳 Pugh分级将患者分成Child?蛳 Pugh A级和B级,Child?蛳 Pugh A级患者62例,B级患者12例,术后随访。依据Child?蛳 Pugh分级进行相关性生存分析。结果 Child?蛳 Pugh A级3、6、9、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60%、31%、17%和11%,而Child?蛳 Pugh B级生存率分别为33%、17%、17%、8%和0%。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8.2个月。Child?蛳 Pugh A与B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5、2.5个月(P = 0.002)。结论 Child?蛳 Pugh A级肝功能进展期肝癌患者,从TACE治疗中能够取得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DSA引导下经皮穿刺分别注射高渗葡萄糖及无水乙醇置管引流治疗巨大肝囊肿的3、6和12个月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73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行对照研究,其中27例行高渗葡萄糖硬化治疗(A组),46例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B组)为对照组。囊肿直径8.3 ~ 15.8 cm。所有病灶均在DSA引导下进行肝囊肿穿刺抽液,置管引流硬化治疗;术后3、6和12个月比较其疗效。结果   7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治疗,肝囊肿穿刺成功率100%,两组3、6和12个月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526、0.713、0.613(P均> 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后注射高渗葡萄糖或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在3、6和12个月疗效上无明显差异,其中, 高渗葡萄糖硬化术后不适症状少,更适合体弱的中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种原因所致肾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术。方法 2008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6例肾动脉损伤及肾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因不适宜常规介入栓塞而采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其中外伤1例,医源性损伤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4例。术中支架植入时开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术后给予3 d抗凝治疗并同时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半年,之后持续口服阿司匹林。结果 6例中,2例出血患者术后出血停止且患肾血流灌注保持良好,4例假性动脉瘤获完全隔绝。随访2 ~ 34个月,平均19个月。其中2例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行髂内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后移植肾失功能,1例术后出现感染,又行移植肾切除术,余均取得满意效果,无症状复发、瘘及狭窄。结论 对于不适合常规介入栓塞的肾动脉及肾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覆膜支架植入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尤其是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不同方法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所有行TACE治疗的患者560例,共行TACE治疗869例次。以2012年1月1日为界点,之前543例次TACE为A组,术前、术后都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而后的326例次TACE为B组,抗生素均在TACE前使用。统计两组TACE后肝脓肿发生的例数并卡方检验肝脓肿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A组肝脓肿发生率0.73%(4/543),B组1.84%(6/3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50 7)。发生10例肝脓肿患者中9例有肝脏外科手术、PTCD及射频治疗史。结论 临床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改变对TACE术后肝脓肿的发生率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TACE后并发肝脓肿的原因复杂,对TACE后有发生肝脓肿的高危患者积极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