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评估覆膜支架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假性动脉瘤患者86例,其中12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治疗。发病部位在胸主动脉4例,腹主动脉3例(1例肾上型,2例肾下型),颈总动脉3例,颈内动脉1例,右锁骨下动脉1例。术后对1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随访5 ~ 43个月。 结果 支架释放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12例假性动脉瘤植入覆膜支架后被立即隔绝,无内漏,载瘤动脉远端血流通畅。除1例失访外,其余11例平均随访23.5个月。1例合并白塞病患者术后4个月因腹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其余10例随访结果良好,支架无狭窄、无移位、无内漏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 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假性动脉瘤近期疗效良好,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核电站应急指挥中心隔震设计及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奇  李忠诚  张涛 《工业建筑》2014,(12):41-43,47
为探讨隔震技术在核电工程的应用,对某核电站应急指挥中心进行隔震设计及相应分析:对隔震层的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隔震支座的选型及布置;建立应急指挥中心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探讨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分析表明:通过隔震层的变形吸收地震的能量,可以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结构的减震效果达到70%左右,隔震效果明显,提高了应急指挥中心的抗震裕量,可以有效保护应急指挥中心的人员、设备和系统的安全,从而提升核电站震后应急能力。分析研究成果对隔震技术在核电领域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中国国家核安全局正式发布《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改进行动通用技术要求》,提高了核电站应急指挥中心的抗震安全要求。本文以防城港核电站应急指挥中心示范项目为分析对象,探讨了采用橡胶支座作为隔震装置的基底隔震方案,并进行了隔震效果评价。通过采用43个橡胶隔震支座,可以显著地削弱地震响应,提高应急指挥中心的抗震裕量。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保护应急指挥中心的人员、设备和系统的安全,从而提升核电站震后应急能力。分析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可在后续核电站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