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能源动力   2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实验测试分析了脱硫反应过程中孔隙结构变化特性,揭示出脱硫反应过程中固体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特点和规律及其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孔隙结构变化的分布孔隙模型,成功描述和分析了脱硫过程动态特性,给出脱硫反应动态和最终转化率,与实验结果较好地相一致。得出了初始孔隙率决定最终反应转化率,孔隙结构分布控制反应过程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秸秆为廉价基质,可以有效降低生物絮凝剂合成成本.用1.7%的稀硫酸水解玉米秸秆,获得含有戊糖木糖、己糖葡萄糖的水解液,戊糖很难被微生物代谢.获得能同步代谢戊糖、己糖的产絮菌,是玉米秸秆高效转化为生物絮凝剂的关键.本研究以玉米秸秆水解液为基质选育出产絮菌W4,探讨该菌株同步代谢戊糖、己糖的能力.结果显示,菌株W4经16S r DNA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s subtilis,其代谢葡萄糖速率(0.27 g·L-1·h-1)大于代谢木糖速率(0.14 g·L-1·h-1),表明菌株W4能够同步代谢木糖、葡萄糖.菌株W4在木糖和葡萄糖培养基中合成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率分别为96%和97%.经红外光谱分析W4生物絮凝剂的主要成分为多糖和蛋白.  相似文献   
3.
The dynamic wetting behavior of liquids on solid surfaces (a liquid displaces another fluid, often air, from a solid surface)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a variety of practical areas, such as coating, lamination, lubrication, petroleum recovery, distillation, the handling of liquid fuels in low gravity conditions, ore flotation, and the spraying of paints, adhesives, inks, and herbicides. In previous studies it was shown that the displacement behavior could be related to wettability defined by…  相似文献   
4.
粗糙表面上的移动接触线和动态接触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个粗糙表面上移动接触线和动态接触角的数理模型:毛细数较低时表观接触线前缘存在极薄的前驱膜,表观接触线在“湿”固体表面上移动,不同于传统模型中认为表观接触线在“干”固体表面上移动.在Moffatt角区内部流动解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接触线特征参数表征表观接触线在前驱膜上的滑移程度,导出动态接触角的速度关系.与不同研究者实验数据对比发现量纲1特征参数反映固体材料特性和表面特性对动态湿润过程的影响,与液相的性质无关.结合前期提出的滞后张力模型,对动态法和静态法测量静接触角产生的差异给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烟气脱硫传质-反应阻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分析脱硫反应中形成产物层之前的传质反应特性.研究发现,可用蒂勒(Thiele)数来描述以同时反映化学反应速率、扩散速率的影响.脱硫剂颗粒形成产物层之前的转化率仅由蒂勒数决定,随其增加而降低,与此阶段持续时间无关.分析表明,颗粒半径、孔隙率、孔隙分布方式等都可能会改变在产物层形成过程中的转化率和过程特性.粒径较小时,产物层形成过程的转化率随粒径增大而降低;粒径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在较大粒径范围内转化率基本不随粒径变化而变化;孔隙率越大,形成产物层时转化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个粗糙表面上移动接触线和动态接触角的数理模型:毛细数较低时表观接触线前缘存在极薄的前驱膜,表观接触线在“湿”固体表面上移动,不同于传统模型中认为表观接触线在“干”固体表面上移动,在Moffatt角区内部流动解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接触线特征参数表征表观接触线在前驱膜上的滑移程度,导出动态接触角的速度关系,与不同研究者实验数据对比发现量纲1特征参数反映固体材料特性和表面特性对动态湿润过程的影响,与液相的性质无关,结合前期提出的滞后张力模型,对动态法和静态法测量静接触角产生的差异给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7.
Bubble-sweeping mechanism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iling and other phase-change transport processes, characterized by small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nd high heat fluxes, are employed in numerous energy conversion and utilization sys-tems and in heating and cooling devices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In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20th century, liquid-vapor phase change, especially boiling, was increasingly applied to new areas such as spacecraft thermal control,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onic cooling, and bio-engineering. These …  相似文献   
8.
剪切力作用下颗粒的絮凝与破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实验数据探讨了剪切力作用下胶体颗粒凝聚过程的机理:颗粒聚集体在絮凝过程中经历生长和破碎两个阶段,在生长阶段主要影响因素为絮凝剂、G值和溶液的pH值。提出了表征剪切力大小的能量概念G值,并给出不同流动条件下的估算方法及物理意义。最后讨论了在快混初期出现的三个特殊现象:突变、衰减和震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