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能源动力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索调整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头端异位的新方法.方法 在X线透视下,应用DSA技术,将异位导管的头端按血管走行重新置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理想位置.结果 本组共13例PICC头端异位患者采用DSA引导下调整,成功率100%,调整所需平均时间为15.5 min,与床边盲调比较所需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临床上PICC导管头端异位发生率高,且难以避免.采用DSA引导下调整PICC头端异位,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强和操作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峥  高嵩芹  王馨  毛燕君 《工业加热》2014,(10):926-928
【摘要】 目的 探讨球扩式主动脉瓣支架经导管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 对9例严重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介入手术治疗,积极术前准备,充分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积极配合手术。结果 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生存良好,无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 介入手术室护士正确掌握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各项术前准备,术中与医师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癌TACE术中肝动脉损伤的原因、临床与DSA表现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前瞻性研究肝TACE术164例次,观察术中肝动脉痉挛、内膜损伤及动脉穿孔情况,分析其与术中操作、导管类型、位置及注射对比剂速度的关系.结果 164例次中发生动脉性事件57例次(34.8%),其中47例次(28.7%)发生血管痉挛,其中29例次为动脉造影时痉挛,18例次为超选择插管过程中发生;7例次(4.3%)发生血管穿孔,其中6例次为老年患者;2例次为肝外穿孔,5例次为肝内穿孔;3例(1.8%)发生内膜掀起.超选择插管引起的动脉痉挛可有疼痛或药物反流至非靶动脉,经导管注射适量利多卡因有一定作用.动脉内膜掀起(夹层)时患者有疼痛、腹胀,透视下见对比剂滞留,需要退出导管重新仔细超选插管或使用微导管.动脉穿孔时有疼痛、腹胀,透视下见导丝或导管偏离动脉走行,注射对比剂有外溢,退导管至上一级动脉并注射对比剂,若无外溢或外溢对比剂无消散,则无需特别处理,否则需要将动脉栓塞.结论 肝癌TACE血管损伤的发生与术者操作技术、导管类型及导管头位置、患者年龄及血管条件等因素有关,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C臂CT(Dyna CT)技术在颅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9例行颅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中应用C臂CT技术扫描实时评价颅内支架置入情况。结果 39例患者共置入47枚支架,术中常规造影确认支架位置适当,再经C臂CT多平面重建得到影像显示证实支架贴壁良好。结论 应用C臂CT技术可以术中实时及术后很好显示支架轮廓以及管腔内的情况,进一步了解支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该技术评估支架置入情况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中球囊闭塞试验的重要性以及护理配合的经验。方法对12例采用弹簧圈闭塞颈内动脉方法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等。结果经过介入治疗及系统的护理,12例患者术后无病情加重及死亡,患者平均观察9d后出院。随访4~12个月,其中7例未见不适,4例复查动脉瘤消失,1例患者有不适,DSA复查未见异常。结论对行弹簧圈闭塞颈内动脉方法治疗动脉瘤的患者,介入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的监护、并发症预防及规范的护理程序等均是保证手术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