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7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3篇
水利工程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设流域梯级水电厂群集控系统是各流域公司加强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以追求梯级电厂群的综合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介绍五凌公司跨流域水电厂群远程集控系统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在远程集控模式下三板溪电厂的自动发电控制(AGC)方法,采用修正的等容量比例分配方法实现机组负荷的优化分配,详细介绍了机组根据水头自动躲避振动区的方法、机组跨越振动区策略、防多机组频繁调节策略等。目前,文中提出的AGC方法已在五凌公司跨流域水电厂群远程集控系统获得试运行,能安全地实现三板溪电厂有功负荷的远程优化分配,具有一定工程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沅水流域梯级电站不同的电价政策,以流域梯级电站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三板溪、挂治、洪江、五强溪、凌津滩电站进行统一优化调度分析,求得三板溪、五强溪水库中长期水位控制及发电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3.
流域梯级电站群集中调控是大型水电企业加强管理、解放生产力、提升效益的有效途径,亦是电力市场条件下加强企业竞争力、加速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系统研究流域梯级电站群集中调控实施必要性及国内外现状、存在问题基础上,总结回顾了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凌电力)跨流域梯级电站群集中调控平台的探索实践及取得的应用成效,并从国家立法、体制改革、推进策略、效益提升等层面,提出了促进流域梯级电站群集中调控纵深发展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五强溪水电厂从美国兰吉尔公司引进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机旁无常规自动盘,中迭室无常规控制操作装置,且与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同步投运,这在我国大型水电厂建设尚属首次。该系统投今近4年的运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为我国新建水电厂和老厂改造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选型,调试,运行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本文简要介绍了监控系统取得了若干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5.
田启荣 《华中电力》1998,11(3):21-23,34
介绍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与调度通讯的工作过程。五强溪水电厂取消常规的远动装置后,利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直接与调度进行通讯,而且与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同步投运,这在国内大型水电厂建设中尚属首次。为我国新建水电厂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与调度的直接通讯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五强溪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从美国兰吉尔(L&G)公司引进,机旁无常规控制盘,中控室无常规控制操作装置,且与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同步投运。该系统投运至今近三年来的运行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本文简要介绍了监控系统取得成功的若干经验。  相似文献   
7.
田启荣 《华中电力》2000,13(2):31-33
通过对五强溪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的体会,从用户角度进行分析评述,说明我国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坚持走国产化道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8.
五强溪水电厂机组现地控制单元(LCU)湖南省五强溪水力发电厂田启荣五强溪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为美国兰吉尔(LANDIS&GYR)公司设计生产。系统按无人值班设计,取消常规集中控制,全部用计算机控制,该系统由主控级和现地控制级组成,采用冗余分层分布式结构...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过程,目前的现状,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对五强溪水力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的切身体会,站在用户运行维护的角度进行一些分析评述;提出了我国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引进技术,取长补短、加强联合,共同努力,说明坚持走国产化道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建设流域梯级水电厂群集控系统是各流域公司加强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以追求梯级电厂群的综合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介绍五凌公司跨流域水电厂群远程集控系统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在远程集控模式下三板溪电厂的自动发电控制(AGC)方法,采用修正的等容量比例分配方法实现机组负荷的优化分配,详细介绍了机组根据水头自动躲避振动区的方法、机组跨越振动区策略、防多机组频繁调节策略等。目前,文中提出的AGC方法已在五凌公司跨流域水电厂群远程集控系统获得试运行,能安全地实现三板溪电厂有功负荷的远程优化分配,具有一定工程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