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能源动力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考察了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引入一种低硅铝比沸石的情况,它不仅提高催化剂的酸性,而且由于引入的分子筛孔径集中,最终使催化剂具有集中的孔分布,弥补了制备高活性催化剂采用混捏法的不足,制备出来的催化剂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稀土单核及多核β晶型成核剂的制备方法、组成,全面评述了以La为代表的稀土成核剂在均聚PP、各种共聚PP及再生PP中的应用,介绍了稀土成核剂与α成核剂、稀土成核剂与稀土偶联剂复合应用的进展。对不同种类的PP,稀土成核剂具有很高的β晶型成核能力,成核PP具有热变形温度高、冲击强度大、耐热稳定性好等优点。指出应重点加强稀土成核剂结构、成核机理及与其它助剂复合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人们分别提出了碳捕集与封存(CCS)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两种途径,但无论是二氧化碳的封存还是利用,一般首先都需要将捕集的二氧化碳进行液化。工业上实现二氧化碳液化主要分为低温低压液化和常温高压液化两种工艺过程。低温低压液化工艺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二氧化碳液化工艺,其优点是液化压力小,一次性投资小,安全性高,生产能力高;缺点是需要专门的制冷机组,能耗大,运行成本高,不利于长距离输送,制冷工质不利于环保,系统较复杂。常温高压液化工艺是通过提高压力使气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转变为液态,其优点是储存温度为常温,无需专门的制冷机组,节能,运行费用低;缺点是对设备的耐压性能要求高,一次性投资高,安全性低,维修和维护成本高,运输成本高。不过随着高压容器制造技术的日臻成熟,高压液化工艺的安全性已可以得到充分保证。由于与低温液化工艺相比,高压液化工艺无需制冷机组且能耗较低,在节能和环保方面优势明显,因而该工艺的推广实施具有越来越强的迫切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储运成本和设备成本。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变金属负载量得到一系列不同性质的NiMo/Al2O3催化剂,定量研究NiO负载量、MoO3负载量和MoS2晶簇表面有效Mo原子分散度3个变量对加氢脱硫(HDS)活性的影响规律。运用“动态超几何平均”的方法对已提出的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二苯并噻吩HDS转化率与催化剂性质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对实验数据拟合的平均相对偏差仅为1.13%;用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得到最佳的NiO负载量(w)为3%~4%,MoO3负载量(w)为12%~14%;Mo原子分散度对催化剂的活性具有正面影响;催化剂HDS活性对NiO含量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对轻质油品的需求量上升和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全世界都更加关注渣油的轻质化技术。第二代常压渣油加氢脱硫催化剂采用挤条成型技术,活性组分以浸渍或完全混捏的方式加入,使催化剂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使最终催化剂具有高孔容、高比表面和适中堆密度,与第一代催化剂相比,活性和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银可用作多种氧化反应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尤其是作为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和甲醇氧化制甲醛的催化剂已工业化应用多年。甲醇氧化制甲醛废银催化剂采用草酸除铁后,主要采用电解工艺进行回收。目前废环氧乙烷银催化剂中银的回收采用湿法,银的溶解方法包括硫酸溶解法、硝酸溶解法、亚硫酸钠溶解法、硫代硫酸盐溶解法、硫脲溶解法和强碱溶解法,高含量废银催化剂常采用硝酸溶解法。无论是从降低硝酸的消耗量,还是从降低NOx的排放量上看,选用稀硝酸溶解银都是有利的。从银离子得到单质银的工艺包括还原法(溶液中还原和干态还原)、熔炼-筛选-脱碳法、热解法和吸附法,通常采用还原法。常用的还原剂有硼氢化钠、双氧水、硫酸亚铁及Fe、Zn、Al等无机还原剂和醛类、醇类、水合肼、抗坏血酸等有机还原剂。硝酸与金属反应时,首先被还原成中间体HNO2,反应产物的种类及组成随硝酸浓度和金属种类而发生变化。有研究认为,硝酸溶解废银催化剂中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5℃,反应及恒温时间70min,酸量为理论耗量的1.2倍,固液比1:4。NOx尾气的处理主要有碱吸收法、分子筛吸附法、催化还原法和稀硝酸吸收法等。硝酸溶解-NaCl沉淀-Fe粉还原法是将废银催化剂中的银回收为单质银的较好工艺。今后努力的方向是进一步提高银回收率。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关注气候变化和控制温室气体的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引起了各国的关注。CCUS是一项能够大规模降低CO2排放的技术,有助于我国实现碳减排承诺,发展低碳经济。以CO2捕集为主题,基于文献计量学原理,从文献的年度分布、期刊来源分布、核心作者、文献来源的机构分布、地区分布、高被引论文和论文引证关系等7方面,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录的594篇期刊论文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我国对该主题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起步,2008年受到更多关注,近两年开始成为研究热点;该主题文献的核心作者数为26名,清华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是这一主题研究的重要机构;文献来源的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北京位于榜首,《化工学报》发文量最多,建议建设国家CCUS研发基地,加大CCUS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前二氧化碳驱强化采油技术成为二氧化碳封存的最佳选择,而管道输送则以其输送量大、输送距离远而成为二氧化碳远距离输送最经济、最便捷的途径。与汽车槽车输送、铁路槽车输送、船舶输送等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管道输送的优点是成本最低,操作最方便,输送安全性最高,适用于远距离和大量二氧化碳的输送;缺点是只适用于固定地点之间的输送,初始投资较大,而且需要特别注意管道的腐蚀及泄漏问题。在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设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二氧化碳在不同状态下的基本特性。根据输送二氧化碳介质的不同相态,管道输送可分为气态输送、一般液态输送、密相输送和超临界输送。对于二氧化碳远距离输送,密相输送和超临界输送是相对较为合理的输送方式,超临界输送方式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明显优于其他方式,在投资上超临界输送略高于密相输送,但相差不大,而液相和气相输送的投资则远远超过前两者。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首先要考虑安全性,因而往往采用气相输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