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5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究低阶煤与玉米秸秆共热解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文章借助热重仪器分析了低阶煤与玉米秸秆的共热解特性,研究了升温速率对低阶煤与玉米秸秆共热解过程及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快速升温条件下,玉米秸秆的加入促进了混合物共热解过程中挥发分的生成,提高了热解的转化率,降低了热解的活化能,两者的共热解过程产生了协同作用;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低阶煤与玉米秸秆共热解过程的协同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能源温室气体主要减排技术评价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能源减排技术是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实现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文章综合分析评价了农村能源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计算减排效果并估算未来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2009年中国主要农村能源技术温室气体减排量为8 529万tCO2,测算到2020年,中国农村能源温室气体的减排潜力约为2.97亿t CO2。农村户用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农村节能减排技术已基本成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且减排潜力较大,是未来推广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欧盟固体生物质燃料标准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欧盟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固体生物质燃料标准体系,其中包括术语;规格、分类和质量保证;取样和样品准备;物理(或机械)试验;化学试验等5方面内容,总计发布了26个技术规范.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始制定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标准,这对固体成型燃料产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借鉴欧盟标准,研究建立我国的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标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物炭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炭在碳封存剂、土壤改良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向之一,有利于减轻温室气体效应和农业生产对农药、化肥以及化石能源或原料的依赖。文章分析了生物炭的特性,介绍了国内外生物炭燃料研究现状,探讨了生物炭在农业、能源、环境保护、养殖、副产品等方面的影响,并与秸秆还田进行了对比,指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生物炭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煤混合燃烧技术的进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质-煤混合燃烧是指将生物质在传统的燃煤锅炉中与煤混合燃烧,充分地利用现有燃煤发电厂的巨额投资和基础设施。讨论了生物质-煤混合燃烧的技术进展,包括直接混合燃烧、并联燃烧和间接燃烧的技术方案及其优缺点;分析了混合燃烧对系统运行和排放的影响;指出了混合燃烧在现阶段是一种低成本、低风险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并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热解气是一种高热值的可燃气体,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但由于其复杂的组分,多焦油和CO2、CH4等成分对热解气化过程以及相关的设备都有较大的危害,而冷凝下来形成的黏稠液体易造成管道堵塞,直接燃用产生的炭黑会造成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热解气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热解气催化重整制取费-托合成气的可行性,分别介绍了连续和分段式热解-催化重整设备,镍基、钙基、铁基、碱金属类、生物炭等催化剂,以及热解气分离提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热解气制取费-托合成气研究中存在的催化重整设备规格不统一、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不同催化剂与催化剂助剂的催化重整效果、机理尚不明确等问题,并提出了采用分段式热解-催化重整设备,并以炭化产品生物炭作为催化重整催化剂的未来研究方向,开辟了生物质炭化热解气开发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抗结渣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具有易储存、运输及使用方便、清洁环保、燃烧效率高等优点,是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主要方向之一.但秸秆类生物质原料中无机元素(包括K,Na,Cl,S,Ca.Si,P等)含量较高,导致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在热化学转化利用过程中出现结渣现象,不仅对燃烧设备的热性能造成影响,而且危及燃烧设备安全,成为阻碍生物质同体成型燃料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文章分析了秸秆类生物质燃料的结渣机理,介绍了国内外生物质燃料抗结渣特性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原料预处理、添加剂和颗粒密度对燃料抗结渣特性的影响,最后分析了目前生物质抗结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