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8篇
化学工业   2篇
能源动力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宁  徐伟  王鑫  谭袖  孙海天 《吉林电力》2009,37(4):31-33
针对某厂2X330MW机组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存在煤粉细度偏小,制粉系统单耗大的问题。对其运行方式进行优化,在调整试验中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出影响制粉系统单耗、煤粉细度各个因素的主次顺序,预测磨煤机制粉系统最佳运行方式,根据校核试验的结果,确定了制粉系统磨煤机的最佳运行方式为挡板开度60%,加载力偏置-2.5MPa,在磨煤机出力58t/h时,对应表盘风量135km^3/h。调整后制粉系统单耗由20.68(kW·h)/t降低至17.66(kW·h)/t,调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建立循环流化床内气体-颗粒团聚物两相流动模型,模拟计算循环流化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理论预测得到循环流化床内颗粒团聚物的形成,得到颗粒"环-核"流动结构,模拟计算颗粒相浓度和速度以及气相速度分布与前人实验结果的趋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某660 MW超临界机组在试运过程中,在带负荷阶段出现发电机轴振及瓦振异常升高的故障。通过跟踪对比发电机轴瓦振动的变化,制定了试验方案并实施,在分析运行及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发电机轴瓦振动大故障进行了诊断。诊断结果表明,发电机轴瓦振动大的原因为发电机转子线圈不对称膨胀引起热不平衡。根据诊断结果,结合现场实际运行情况,在2号低压转子和发电机的连接对轮上加配重块,进行现场高速动平衡。动平衡结果表明,发电机轴瓦振动得到了有效降低,汽轮机轴瓦振动也处在优良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宋晖  庄建华  谭袖 《发电设备》2015,29(2):109-112
以等效热降理论为基础,对除氧器乏汽直接回收至轴封加热器及通过乏汽回收节能装置回收至轴封加热器两种回收方案,从安全性、经济性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氧器乏汽回收采用乏汽回收装置至轴封加热,可实现99%以上的乏汽热能回收,消除了除氧器乏汽的噪声污染。  相似文献   
5.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传热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数值模拟具有实验研究所无法替代的优点,因此基于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采用蒙特卡洛法模拟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的辐射传热,同时考虑到炉膛的燃烧和流动以换热,预测了某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的温度场以及壁面热流密度分布,模拟结果同热力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王鑫  于泳  王宁  谭袖 《吉林电力》2009,37(6):23-24
从磨煤机选型、制粉系统调整试验和运行操作调整3个方面,对降低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单耗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并得出降低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单耗的途径:选择技术先进、制粉系统单耗较低的中速磨煤机;通过制粉系统调整试验,确定影响制粉系统单耗的主要因素及其运行指标;运行中应根据制粉系统调整试验的结果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锅炉由于严重结焦导致多次发生炉膛灭火,严重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本文采用了对锅炉进行冷态空气试验和热态燃烧调整试验的方法,对影响锅炉稳定运行的一些主要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炉内假想切圆测量,冷态模化试验,炉内速度场分布试验,变一次风量调整,变三次风量调整试验,变氧量调整试验等。最后发现燃烧器和设计工况存在一定的偏差,通过热态燃烧调整,锅炉结焦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经济性也得到提高,实现了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8.
主动回汽控制是舰船蒸汽动力系统在快速减速过程中,避免蒸汽压力急剧上升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一种有效措施。建立增压锅炉、主汽轮机、调节阀、冷凝器等模型并集成了蒸汽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不同主动回汽控制条件下动力系统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倒车阀的最大开度为30%~35%;倒车阀最大开度保持时间越短,回汽控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稳定性的运行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号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调试和试生产阶段出现的典型问题,分析了床层温度、流化风量和料层差压等参数对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在运行中将床层温度控制在800~850℃之间可以保证煤的可靠点燃与燃尽;料层差压控制在6.0~10.0 kPa之间可以保证适宜的床层温度和可靠的一次风机运行工况等调整措施,保证了锅炉安全、稳定、经济、洁净运行。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进行数值研究,所建模型考虑轴向和径向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模型计算揭示烟气温度和热流密度在炉膛内的分布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传热计算中,颗粒相对流换热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