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油田油泥中富集、培养筛选出两株具有破乳活性的优势菌,并对影响破乳菌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这两株破乳优势菌的最佳生长周期为60~72h,最佳温度为30℃左右,最佳pH值为6-8之间。  相似文献   
2.
利用废弃物玉米须制备生物质吸附剂,研究其对废水中重金属Pb2+的吸附效果。考察体系pH值、Pb2+初始浓度、吸附剂添加量以及共存离子K+、Na+、Ca2+、Mg2+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玉米须吸附Pb2+的最佳pH值为4.0;吸附剂添加量为0.150g,金属初始浓度为40mg/L时,吸附率高达99%以上。其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成功拟合了平衡数据,由该模型所得吸附剂的最大吸附容量为68.533mg/g。利用Zeta电位仪、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进一步探讨玉米须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玉米须外表面遍布墙形褶皱,断面存在孔道,这有利于对Pb2+的吸附;当体系pH>2.0时,玉米须颗粒表面带负电,可以和Pb2+发生静电吸附;-COOH、-OH、-C=O等含氧官能团参与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3.
卤代有机物(HOCs)是环境领域的主要污染物类型之一,因其高持久性、毒性和生物累积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还原脱卤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耗、易行的HOCs处理方式,而生物辅酶因子维生素B12(VB12)对HOCs的还原脱卤有很高的催化活性。本文总结了单金属、双金属、金属矿物及半导体等金属材料协同VB12催化降解HOCs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每种金属材料与VB12的协同催化机制、降解HOCs机理特性、实际应用情况及局限性等。结果表明,金属材料协同VB12对HOCs还原脱卤具有加速电子转移、金属表面介导催化、活化碳-卤键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结合最新研究,指明目前该体系在机理研究、材料设计、实际应用、技术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线路板制造商对于阻抗的设计基本都是通过Inplan和SI9000等工具模拟得出,但按照模拟的阻抗进行半成品阻抗管控时,却经常出现半成品(阻焊前)阻抗与设计不相符或者按模拟管控后导致阻焊后成品阻抗偏差大的情况,无法判断半成品管控标准。文章通过部分数据研究,总结了一些半成品阻抗管控方法。  相似文献   
5.
建立快速检测冻虾类海产品中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li)、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多重PCR方法。根据3种致病菌的靶基因,分别设计了3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及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三重PCR检测虾类海产品中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方法,实现了对这3种致病菌的同时检测。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周期短,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能够快速地实现对海产品中多种致病菌的诊断和监控。  相似文献   
6.
菹藻浜宝山段河道污染负荷估算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菹藻浜宝山段河道污染负荷和污染物来源,利用2007—2011年菹藻浜宝山段河道污染源的水质数据,选取COD、NH3-N和总磷等作为典型水质指标,计算蕴藻浜COD、NH3-N污染负荷和各污染源贡献率。结果表明氨氮和COD为蕴藻浜宝山段河道主要污染类型;菹藻浜宝山段的COD、氨氮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7149t/a、1357t/a,COD的削减量为-13218t/a,现状纳污量未超出水环境容量;氨氮的削减量为2175t/a,削减率为62%。上游和支流为菹藻浜宝山段河道主要污染源,上游对COD和NH3-N的贡献率分别为30.12%、36.23%,支流对COD和NH3-N的贡献率分别为54.36%和58.62%。  相似文献   
7.
根据皖北及其周边的16个气象站点1961~2013年每日降水数据,利用SSPI指数和夏季长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分析了皖北年降水量时空变化、旱涝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旱涝急转规律。结果表明,皖北的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皖北干旱与洪涝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分布较为均匀,呈现出反复交替出现的情况。从时间尺度看,秋季为旱涝高发时期;从空间尺度看,淮北、宿州、蚌埠为秋季干旱高发区,阜阳、宿州为春季洪涝高发区;旱涝急转事件均为旱转涝事件,在2000年之后旱涝急转事件具有更高的发生频率,占53年中旱涝急转次数的40%。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乙二醇和海藻酸钠作为复合载体,对硝化细菌Y1菌株进行包埋固定化,并测试两种载体浓度、交联剂浓度及交联时间等对固定化小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聚乙二醇浓度8%,海藻酸钠浓度3%,CaCl2浓度3%及交联时间20 h.  相似文献   
9.
高校机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针对因各种原因出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瘫痪、死机、数据丢失等问题,采用Ghost网络多播技术,实现了联网工作站硬盘的批量克隆,有效地解决了机房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为机房管理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玉米须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Pb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珊珊  赵晓祥 《材料导报》2014,28(24):37-42
利用废弃物玉米须制备生物质吸附剂,研究其对废水中重金属Pb2+的吸附效果。考察体系pH值、Pb2+初始浓度、吸附剂添加量以及共存离子K+、Na+、Ca2+、Mg2+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玉米须吸附Pb2+的最佳pH值为4.0;吸附剂添加量为0.150g,金属初始浓度为40mg/L时,吸附率高达99%以上。其动力学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成功拟合了平衡数据,由该模型所得吸附剂的最大吸附容量为68.533mg/g。利用Zeta电位仪、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进一步探讨玉米须对重金属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玉米须外表面遍布墙形褶皱,断面存在孔道,这有利于对Pb2+的吸附;当体系pH>2.0时,玉米须颗粒表面带负电,可以和Pb2+发生静电吸附;-COOH、-OH、-C=O等含氧官能团参与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