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6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INTRANET多媒体ICAI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网络化多媒体CAI发展及其重要性,以及开发网络化多媒体CAI教学软硬件平台。提出了基于网络环境的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基本组件和体系结构,以及ICAI基本组件解决方案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并给出了部分编码。  相似文献   
2.
此处提出了一种变载波频率调制方法,即当正弦电压幅值较高时采用较低的载波频率,而当正弦电压幅值较低时采用较高的载波频率。该方法与固定载波频率调制相比,在保持总开关次数不增加的条件下,减少输出电压的高次谐波含量。阐述了该调制算法下调制电压高次谐波分布与载波频率之间的关系。通过仿真分析及样机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对降低调制输出电压的高次谐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i860是 Intel 公司在1989年发表的号称64位微处理器,采用了精简指令集,并行处理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单片集成了多种 RISC 所需的功能模块而且加上图象处理器。是迄今已进入微处理器市场,功能最强大的 RISC 芯片之一。分析它的设计特点,有利于了解 RISC 结构微处理器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智能型防火墙INTRANET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论文先比较分析了传统防火墙所存在的缺点,讨论了Intranet的网络层与应用层信息在防火墙安全策略制定过程中综合应用的方法,研究了防火墙过滤规则自动产生与自动配置的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型防火墙Intranet网络安全的方案及其模型和实现方法。它克服了传统防火墙对未列出的黑客攻击不予理会的等弊病。  相似文献   
5.
利用ICOADS海浪资料对全球海域波浪能的分布特征进行评估,主要分析了波浪能的四季分布特征和涌浪指标,同时还发现全球海域存在6大涌浪池,为波浪能利用及波浪发电的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10年南海波候特征分析及波浪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崇伟  周林 《太阳能学报》2012,33(8):1349-1356
基于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以QuikSCAT/NCEP混合风场为驱动场,得到南海1999年8月~2009年7月的海浪场,分析了近10年南海的波候及波浪能特征,为波浪发电的选址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南海的海浪场、海表风场受季风影响显著,海浪场与海表风场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尤其体现在南海南部海域;南海的海表风场、海浪场与nino3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南海极值风速、极值波高的大值区分布于南海北部海域;南海蕴藏着较丰富的波浪能资源,年均值能流密度在4~20kW/m,大部分海域2kW/m以上能流密度出现频率在70%以上,且大部分海域能流密度的变异系数在0.4以内,稳定性较好,利于波浪能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QN混合风场和SWAN模式的一次冷空气海浪场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以QN(QuikSCAT/NCEP)混合风场为驱动场,对2009年1月中国海一次强冷空气海浪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发现:模拟数据与观测数据在走势上保持了非常好的一致性,模拟的波高略小于观测波高,模拟数据的曲线走势较为光滑,观测数据则起伏较为明显.以QN风场为驱动场,可以很好地刻画此次冷空气过程在中国海造成的海浪过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快速发展,但是在轨道交通发展成网以后,BRT公交的发展却受到限制。如何保证其开通后能安全运营并在发展与持续阶段能够不断优化车站客流空间,以达到升级车站的目的,是现在BRT车站诸项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现在的评价方法都是一般的常规静态分析。以成都二环路BRT车站为例,现在通过引入AnyLogic行人仿真模拟技术,测试BRT车站在正常情况、极限状态下的运行情况,通过软件模拟就可以非常直观地评价其交通状态,并反馈其模拟结论,用于利用车站空间,以达到满足客流的前提下优化空间的目的。模拟显示,成都BRT车站现有状态可以满足最高峰时的人流通勤状况并且拥有可利用的多余空间。  相似文献   
9.
针对风能开发中长期规划的需求,利用来自ECMWF的ERA-Interim风场,计算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风能的长期变化趋势,全面包括风能密度、有效风速频率、200 W/m2以上能级频率、资源稳定性等要素的逐年变化趋势、变化趋势的区域性、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近37年(1979-2015年)期间,"海上丝绸之路"的风能资源是趋于乐观的:大部分海域的风能密度、有效风速频率、200 W/m2以上能级频率呈显著性递增或无显著变化趋势,仅部分零星海域呈显著性递减;大部分海域风能密度的稳定性也趋于乐观。  相似文献   
10.
针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其战略支点建设对能源的迫切需求,本文提出评估、开发海上风能资源,为海上风电、海水淡化等风能工程提供决策支持。基于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Interim风场资料,综合考虑风能密度的大小、资源的可利用率、富集程度、稳定性、资源储量,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风能气候特征展开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利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风能资源,其中优势区域为索马里海域、南海大风区、吕宋海峡,其次是马纳尔海、斯里兰卡东南部海域;上述区域在风能密度的大小、有效风速频率、能级频率、资源储量、变异系数等方面占优势,在风能密度的月变化指数、季节变化指数方面处于相对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