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海域温排水、泥沙数学模型,对泥沙、波浪边界条件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对电厂附近海域温排水、泥沙运动进行了分析,表明建立模型是一种解决某些实际工程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区砂卵石推移质河床上引水枢纽的取水防沙问题,结合某电站进行了模型试验,通过对两种方案的试验比较,研究了卵石河床建筑物取水防沙的布置形式,并通过优化试验,解决了取水防沙和推移质过闸问题。  相似文献   
3.
双向调压井为输水系统水锤防护的有效措施,基于某水库工程长距离有压输水系统,采用特征线法进行停泵水锤计算,研究了泵站前设置非溢流式圆形截面双向调压井时不同调压井体型参数(竖井直径D、与管路的连接管径d)对管路水锤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管路沿程最大压力点水锤压力随D与d的增大而减小;水泵进口水锤压力ΔP1主要与d有关,d越大ΔP1越小,ΔP2随D与d的增大而减小,ΔP3随D的减小而增大,随d的增大而增大;泵后阀门出口停泵水锤压力主要与d有关,d越大阀门出口压力下降越低,随后在发生倒流时升压越大;并根据调压井涌波水位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提出变截面调压井体型。  相似文献   
4.
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具有潮流影响的电厂温排水和工程海域泥沙冲淤变化的有力工具,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揭示了印尼百通电厂工程区域冷却水扩散规律及取排水口泥沙冲淤变化特征等,验证了设计方案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粤东某工程在不同潮位、不同泵组运行等组合工况下的泵流道内部水力特性。流道和循环泵吸水管内水流平稳,水面无大波动,循环泵在各工况下运行,泵的性能指标不会受到影响;不同潮位、不同工况组合下吸水泵开、停时水面波动较小,泵吸水口淹没度满足水泵正常运转要求,并有一定的安全余幅,不影响泵室的安全运行。研究结果可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不同泄洪表孔出口体型方案下的水垫塘消能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各体型方案下的消能效果,从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强、出水垫塘的水流流速等方面对消能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数学模型试验对雾化的强度和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中选取最优的体型应用于工程设计,提高了水垫塘的消能效果,这对工程的安全运行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7.
拟建的黑龙江铁路特大桥桥址地形、水流运动变化复杂。通过河工模型试验分析了建桥后通航水流条件的变化趋势,经多方案优化比选,确定的推荐方案可满足桥区通航标准要求,并提出了河道防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印度尼西亚北苏风港电厂取排水工程试验研究成果,给出了取水温升低而且无局部冲淤的取排水工程方案,揭示了电厂水域温排水的水力热力特性及泥沙运移规律,提出了工程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9.
戈兰滩水电站2008年工程度汛标准为100年一遇,而汛前大坝溢流坝段闸墩只能浇筑至440—450m高程,为了不影响电站建设的总体进度和施工安全,通过试验研究预测了汛期表孔中墩过水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为建设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漩涡运动是最复杂的水流现象之一,结合某电厂取水流道模型试验成果,给出了电厂进水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试验中漩涡问题的分析研究,预测出流道内的漩涡对实际工程运行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减少不利漩涡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