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针对下肢假肢穿戴者骑行相位识别的问题,提出基于灰狼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GWO-SVM)分类模型. 建立下肢多源信息系统,采集膝关节、踝关节的加速度信号以及膝关节角度信号. 应用奇异值分解,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降噪处理. 在对信号进行降噪处理之后,为了避免单一信号不确定的影响,从数据冗余角度,选取各信号的特征点,开展归一化处理,组成多维特征向量,作为SVM分类模型的输入.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分类精度,加强全局优化能力,利用GWO算法对核参数进行优化. 通过与PSO-SVM分类模型、GA-SVM分类模型对比表明,基于GWO优化的SVM分类模型对骑行相位的识别率为94%,高于其他方法优化的SVM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南华北盆地和渤海湾盆地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热储层的砂岩样品为例,进行孔隙特征测试,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微CT扫描及土工实验等,并在此基础上对砂岩的实际渗透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砂岩泥质含量增加,比表面积和表观孔隙率整体上分别呈增加和降低趋势。砂岩沉积过程中的复杂旋回会造成内部孔隙分布的不均匀性,形成局部狭窄的喉道,削弱渗透能力。高泥质含量的干燥砂岩在渗透实验中容易发生黏土矿物浸水膨胀崩解,从而改变内部孔隙结构,使得测试结果出现较大变化。对于上述孔隙型砂岩,经典渗透率模型难以给出较高的预测精度。在实际地热井开采与回灌过程中,应慎重选取预测模型,并评估其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变电站二次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耐雷水平低,雷电波侵入易导致二次设备的损坏,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分析了变电所二次系统防雷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雷电对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干扰方式和途径以及雷电流对二次系统的耦合方式,深入研究了二次系统防雷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对二次系统防止雷电干扰提出改进措施:改变二次系统的接地方式,改善接地网电位分布,完善二次系统的屏蔽及安装电涌保护器等,提高了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奥陶系灰岩热储是天津城区中深层地热的主要开采对象之一,但是在天津城区鞍山道断裂以西地区,奥陶系上覆地层保留相当厚度的石炭-二叠系地层,这种沉积环境下的奥陶系灰岩不利于地热流体联通与流动,影响热储层涌水量。以天津NK-28地热井为例,通过地球物理测井和地层岩屑录井,结合溶蚀试验、降压试验、反循环气举洗井等技术手段,进行了酸化压裂增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裂隙不发育且连通性差,以及地层地热流体补给不及时是该井产能过低的主要原因;经过酸化压裂增产后,其涌水量由68 m3/h提高到110 m3/h,地热井产能明显提高,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地热资源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水电站接地网改造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接地电阻值的大小对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些变电站由于投运时间过长造成地网腐蚀断裂等原因或变电站本身的降阻条件不够使得接地电阻目标值达不到规程要求而使变电站超标运行。对广东省某水电站工频接地电阻超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综合分析该水电站的降阻条件,提出了两种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通过选取更经济的一种设计方案满足了接地电阻目标值降到0.5Ω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假肢穿戴者跑动状态以及假肢膝关节的跑动控制,首先通过人体多源运动信息采集,获取髋、膝关节加速度信号、大腿股直肌部位肌电信号和足底压力信号,使用切比雪夫I型滤波方法进行降噪并提取信号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结合足底压力信号实现对跑动状态识别。在此基础上,利用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信号分析,实现对6个跑动相位的识别。以四连杆假肢为被控对象,以人体跑动信号的特征点为各相位的转移条件,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假肢跑动控制策略。通过多项式拟合,建立了假肢膝关节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下肢假肢测试平台的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跑动步态与相位的有效识别,并控制假肢膝关节做出正确的跑动动作。  相似文献   
7.
何海洋  代维  王岩  王幻  高新智 《矿产勘查》2024,15(4):650-658
长白山地区天然矿泉水以其含有的特殊矿物盐类、微量元素或气体等成为能够满足人体健康需要的安全饮用水,深受市场青睐,同时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地区,但长白山沿脉地区矿泉水的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以长白山沿脉的东宁熔岩台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靖宇、抚松地区矿泉水相关研究成果,从矿泉水的形成条件、补径排条件、成分特征和允许开采量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宁熔岩台地充足的降水、较为平坦的地势、连通的孔隙及交错的构造断裂网,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渗流、存储及排泄,形成中性、弱碱性低矿化的天然偏硅酸矿泉水,天然储量丰富,具备较强的开采价值。开展长白山沿脉地区的矿泉水研究,不仅能够丰富长白山脉地区矿泉水的研究成果,亦可促进矿泉水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35kV配电线路防雷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雷击是导致35 kV配电线路故障的重要原因之一。丘陵地区雷电活动频繁,对35 kV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危害极大。衡量线路防雷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有两个:一是线路雷击跳闸率;二是线路耐雷水平。分析了河南某35 kV线路防雷现状,认为线路耐雷水平不高、运行维护不到位、防雷措施不够完善是导致35 kV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率高的重要原因。结果表明:采取全面检测绝缘子,更换劣质绝缘子、加装带间隙的线路避雷器、提高线路的绝缘水平、采用输电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技术保护改造方案、架设避雷线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可以大幅度减少雷害事故。  相似文献   
9.
配电系统剩余供电能力(RSC)给出了在节点负荷不需要减少的前提下,配电网可利用的供电潜力,由于该指标不需要切减已有负荷,因此更能指导实际运行。已有的RSC模型没有考虑网络重构,对已有模型进行改进,得到了合理考虑网络重构,能够优化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位置的实用剩余供电能力模型,并证明了该模型能进一步优化配电网开关分布,并充分发挥配电网的供电潜力。首先,介绍了RSC的定义、已有的模型和应用场景;其次,改进已有的RSC模型,得到更完善的实用剩余供电能力模型(RSCp),阐述其应用场景,并给出了求解方法;再次,推理说明了该模型比已有RSC模型更能深入挖掘配电网的供电潜力;最后,结合算例说明文中模型的实用性和正确性。文中论证了较为完善的配电系统剩余供电能力模型,能够优化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的选取策略,更适合指导电网运行,有利于高效利用配电网的供电潜力、提高资产利用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