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5篇
冶金工业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简要介绍金隆铜业公司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设计,软硬件配置,系统特点及实际运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良华  鲍镇 《有色冶炼》1999,28(4):48-49,52
简要介绍了金隆铜业公司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设计,软硬件配置,系统特点及实际运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用在线乳化技术实现柴油机低温燃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自制在线乳化装置,在单缸135型试验机上进行了在线乳化台架试验,探索出不同负荷下掺水比对燃烧特性、燃油耗率、NOx及碳烟排放的影响;在相同掺水比下进行了与乳化油柴油、进气道喷水方式的性能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在线乳化具有与乳化柴油方式的同样效果,并且可获得燃油耗率、NOx和碳烟排放同时降低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从形成均匀预混合气及着火后具有良好化学反应动力学效应的角度出发,在单缸135直喷式柴油机上采用双收口型燃烧室、P型喷油泵、预喷射、伞喷油嘴、乳化柴油及乙醇柴油等方法,对实现均质充量压缩着火(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HCCI)燃烧的多种途径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伞喷油嘴有效促进了着火前缸内均质预混合气的形成,具有进一步在小排量增压中冷、高压电喷柴油机上推广的潜力;通过燃料设计可控制着火在上止点附近并提高燃烧速率,有利于实现高效、低排放的近似等压预混合燃烧方式。  相似文献   
5.
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的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心支撑半刚接钢框架是一种新型抗震结构体系,为研究其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进行了4个三层空间框架试件的试验研究。动力特性测试表明,随着梁柱节点转动刚度的降低,结构自振频率减小,阻尼比增加。循环加载试验表明,节点刚度和承载力对偏心支撑框架结构的滞回性能有显著影响,节点刚度和承载力越高,滞回性能越好,节点刚度较低的偏心支撑框架不宜用于抗震设防区;偏心支撑显著增加了半刚接钢框架的抗侧刚度,使得节点刚度对框架刚度的影响减弱,但降低了结构延性;结构的塑性变形主要来自节点域、消能梁段及梁柱节点连接件;多层偏心支撑框架的侧移变形为剪切型,层间屈服位移角较大。  相似文献   
6.
针对MES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金隆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介绍了MES在该企业的实施情况及应用效果,实践证明,MES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集中与共享,完成了生产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加强了计划管理层与底层控制之间的沟通,在铜冶炼企业的信息架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可控掺水燃烧降低柴油机排放的燃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改变柴油机结构的1135柴油机上进行了掺水比例可控的燃油乳化试验研究。使用自制的一套不需加乳化剂的在线乳化装置进行台架试验,探索不同负荷下油耗、NOx及碳烟排放随掺水比例增加的变化规律,并从燃烧特性方面对降低排放的原因作了分析。燃烧分析说明:掺水比例可变的在线乳化燃油和乳化油燃烧特性基本一致;掺水比例随负荷变化,能够实现小负荷时工作稳定,大负荷时大幅度降低NOx和碳烟排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鲍镇  赵辉  孙凤来 《铜业工程》2012,(5):23-24,65
闪速炉在线控制数学模型结构简述,分析当前铜闪速冶炼主要采用前馈-反馈来推定冰铜品位方法的原理,给出前反馈触发条件和计算方法。该理论成果通过在金隆公司的实践应用,效果良好,对保障铜闪速炉稳定生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低温火焰预混合燃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实现低温火焰预混合燃烧,可降低最高燃烧压力,抑制火焰传播速度,有效地减少NOx的排放.本文通过在1135型柴油机中采用适当减少压缩比、提高喷油速率、相应推迟喷油定时、用少量燃油预喷射及乳化柴油等技术,进行了降低气缸平均燃烧温度的比较试验,获得了NOx和碳烟排放明显降低和燃油耗率得到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1135型四冲程直喷式柴油机上,通过采用双收口燃烧室、P型喷油泵高压喷射、伞喷油嘴和多孔油嘴预喷射、乳化柴油及乙醇柴油等技术措施,形成最佳的预混合气,达到产生良好化学反应及动力学效应。通过调整试验,控制上止点后着火,实现近似等压预混合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