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对重钢焦化厂焦化配煤煤种进行特性检测,小焦炉配煤试验,焦炭热性能检测试验及焦炭微晶结构分析,研究澳媒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澳煤的技术指标接近焦煤,在配煤方案中可代替部分肥煤或焦煤。配入20%左右的澳煤,相应降低肥煤和焦煤配入比例所得到的焦炭其热性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肌纤维走向(平行或垂直于肌纤维)影响牛肉的各项嫩度指标,该研究从肌纤维和结缔组织两方面出发探究肌纤维走向引起嫩度差异的原因。以牛半腱肌为原料肉,分别在60、70、80、90、100 ℃的水浴温度下加热30、60、90、120、150 min,测定不同肌纤维走向下的剪切力、结缔组织机械强度、质构特性、胶原蛋白共价交联的变化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肌纤维走向影响嫩度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相同温度和加热时间下,垂直于肌纤维方向的剪切力、硬度、凝聚性显著高于平行方向(p<0.05)。垂直肌纤维方向的剪切力与结缔组织机械强度和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硬度、胶黏性、羟赖氨酸吡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平行于肌纤维方向的剪切力与硬度、凝聚性、胶黏性、咀嚼性、回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结缔组织机械强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得出垂直方向的嫩度特性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共同决定,平行方向的嫩度特性由少数结缔组织和肌纤维变形挤压力决定。  相似文献   
3.
提高乳制品中益生菌的存活力是目前益生菌乳制品研制与开发的技术关键.本文根据益生菌的生理特性并结合国内外益生菌乳制品研究开发进展,探讨了菌种(株)、菌种(株)之间的相互关系、营养基质、生产工艺、氧及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对乳制品中益生菌存活力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与技术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发展益生菌乳制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烹饪过程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不同熟度(未加热处理(对照组)、一分熟、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全熟和过熟)的牛背最长肌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在熟制过程中,烹饪熟度对蛋白聚集特性、氧化程度的影响,并检测蛋白二级结构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烹饪过程明显影响肌原纤维蛋白的聚集行为、氧化特性和结构特性。从对照组到过熟,随着烹饪熟度的增加,肌原纤维蛋白在溶液中的状态逐渐由聚集向解聚转化;蛋白羰基含量逐渐升高,表面疏水性、巯基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二酪氨酸荧光强度、内源荧光强度随熟度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然后又升高的U型变化趋势;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五分熟是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相对含量发生变化的拐点,从对照组到五分熟,蛋白β-折叠相对含量降低,α-螺旋相对含量保持稳定,蛋白主要以分子内聚集为主,从五分熟到过熟,β-折叠相对含量逐渐增加,α-螺旋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蛋白以分子间聚集为主。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肌球蛋白重链、α-肌动素和肌动蛋白3 种蛋白参与了肌原纤维蛋白的热聚集行为,在熟制过程中,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灰度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α-肌动素的灰度则总体呈现持续增大的变化趋势,具体变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可为西餐牛排煎制工艺优化和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细胞的分离技术是制备高效浓缩型直投式酸奶发酵剂重要的中间工艺环节。本文选择易于分离细胞的乳酸菌常用液体MRS培养基为离心基质,以自行分离选育的高活力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 S1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3为实验菌株,建立了研究离心过程中活茵收得率与损失率、存活率相关性实验方法,研究了离心力、离心时间对乳酸菌离心损失率和存活率的影响,确定了活菌收得率最高的适宜离心条件。结果表明,增大离心力和延长离心时间,离心损失率和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1);影响离心存活率的阈值:保加利亚乳杆菌为3672×g(6000r/min) 20min或2550×g(5000r/min)30min,嗜热链球菌为3672×g(6000r/min)10min或2550×g(5000r/min) 30min;最适离心条件:保加利亚乳杆菌为1632×g (4000r/min)10min或5738×g(7500r/min)5min,活菌收得率高达98.12%或97.81%;嗜热链球菌为3672×g (6000r/min)10min或5738×g(7500r/min)5nlln,活菌收得率高达95.19%或97.29%。  相似文献   
6.
保加利亚乳杆菌番茄复合汁增菌培养基的优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番茄汁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营养物质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生长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筛选了保加利亚乳杆菌L.b-S1的增殖培养基。结果表明,在番茄汁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胰蛋白胨、酵母膏、碳酸钙可显著促进试验菌株的细胞生长(P<0.01);利用L933正交试验筛选出增殖培养基的最佳配比为:在番茄汁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5%酵母膏、1.0%胰蛋白胨、0.3%碳酸钙;试验菌株在增殖培养基中经37℃培养18h,活菌数可达为2.25×1010mL-1,较液体MRS培养基的活菌数(4.98×108mL-1)提高了45.18倍,成本较液体MRS培养基降低1500元/t。为工业化大规模培养乳酸菌并研制开发直投式酸奶发酵剂提供了经济廉价的增菌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提高乳制品中益生菌的存活力是目前益生菌乳制品研制与开发的技术关键。本文根据益生菌的生理特性并结合国内外益生菌乳制品研究开发进展,探讨了菌种(株)、菌种(株)之间的相互关系、营养基质、生产工艺、氧及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对乳制品中益生菌存活力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与技术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发展益生菌乳制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新疆褐牛不同部位牛肉肌纤维类型组成及品质差异,测定了冈上肌、冈下肌、臂三头肌、腰大肌、背最长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特性和品质特性,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了牛肉品质和肌纤维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分别具有最高的Ⅰ型、ⅡA型和ⅡB型肌纤维比例,八个部位肉的肌纤维直径为ⅡB型>ⅡA型>Ⅰ型,且腰大肌三种肌纤维类型直径均小于其他部位。冈上肌具有较低的b*值,冈下肌具有较低的剪切力、蒸煮损失率;臂三头肌具有较高的剪切力,腰大肌具有较低的剪切力、硬度、胶着性和pH,较高的粘聚性和压力失水率;背最长肌具有较低的咀嚼性、回复性和弹性;半腱肌具有较低的压力失水率、粘聚性和回复性,较高的L*值;半膜肌具有较低的L*值和咀嚼性,股二头肌具有较高的弹性、胶着性和咀嚼性。Ⅰ型、ⅡA型和ⅡB型纤维面积、直径与剪切力、硬度和蒸煮损失显著正相关(p<0.05),与压力失水率显著负相关(p<0.01);Ⅰ型肌纤维比例与硬度、剪切力显著负相关(p<0.05),ⅡB型肌纤维比例与剪切力正相关。结果表明,肌肉部位显著影响牛肉品质,特别是嫩度,增加Ⅰ型肌纤维比例、减少ⅡB型肌纤维比例均有利于提高牛肉嫩度。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水浴加热牛肉使其达到不同的中心温度来探究胶原蛋白特性对嫩度及质构特性的影响,为煮制牛肉嫩度特性提供理论基础。将牛半腱肌肉在100℃水浴下加热至中心温度60℃、70℃、80℃、90℃、和100℃,通过测定其剪切力、蒸煮损失、水分含量、质构特性、胶原蛋白含量及热溶解性、共价交联以及扫描电镜等指标来探究嫩度的变化机制,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嫩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随着中心温度的升高,牛半腱肌剪切力、胶原蛋白的含量及其热溶解性、羟赖氨酸吡啶啉、硬度、弹性、黏着性与咀嚼性增加;赖氨酸吡啶啉、凝聚性、胶黏性和回弹性下降。胶原蛋白含量以及可溶性胶原蛋白的溶解变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牛肉的嫩度,肉的弹性和咀嚼性与胶原蛋白含量以及共价交联有关,牛肉硬度下降与肌束膜肌内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麦芽汁中添加不同的营养因子对嗜热链球菌S.t-3的细胞生长量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筛选出S.t-3的麦芽复合汁增菌培养基,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和L.b-S1进行了验证性增菌试验。结果表明,S.t-3、L.b-DR和L.b-S1在麦芽汁中能进行正常的产酸代谢,大豆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可显著促进S.t-3的细胞生长(P<0.05);K2HPO4不仅可以促进菌体增殖,而且还可缓冲基质pH值的变化,避免了低pH值对乳酸菌的伤害;利用L9(33)正交试验,筛选出S.t-3的麦芽复合汁增菌培养基最佳配比为:在10%的麦芽汁中添加0.5%大豆蛋白胨、0.5%酵母膏、1%牛肉膏、0.2%K2HPO4;在麦芽复合汁增菌培养基中,S.t-3、L.b-DR和L.b-S1,37℃恒温培养16 h,活菌数分别为2.42×109cfu/mL、2.85×109cfu/mL和4.81×109cfu/mL,与液体MRS培养基的活菌数相当,成本较MRS培养基降低1 000元人民币/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