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4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稀土一聚硅酸硫酸铁(RE-PFSS)和稀土一聚硅酸硫酸铝(RE-PASS)的制备与絮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稀土与二氧化硅的摩尔比n( RE3+)∶n( SiO2)、陈化时间等因素对其稳定性及絮凝性均产生影响,控制适宜的摩尔比和陈化时间可明显地提高絮凝剂的稳定性和絮凝性能.通过对模拟水样进行絮凝试验表明,稀土一聚硅酸硫酸铁(铝)的稳定性、絮凝效果优于聚硅酸硫酸铝(PASS)、聚硅酸硫酸铁(PFSS).当陈化15天时,RE-PASS和RE-PFSS投加量为0.085mL/L时,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光纤传感在线检测系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传感在线检测系统是一套能对染液浓度进行在线检测的新型装置,光纤传感在线检测系统染液浓度和吸光度的线性相关性以及其测试结果与分光光度计的测试结果是否吻合关系到光纤传感检测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使用光纤传感在线检测系统测试时,染液浓度和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性均在0.99以上;光纤传感在线检测系统与72 3型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测试结果也几乎完全相同,相对误差均不超过0.1%.  相似文献   
3.
从污泥填埋工程实际出发,指出深入开展污泥填埋关键技术研究势在必行.进而,对污泥填埋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现状与现存问题进行阐述.同时,提出要从根本上杜绝污泥“崩塌事件”,就要从环境工程和岩土工程密切结合的角度,进一步解决污泥填埋的工程安全问题以及污泥对环境的影响问题,最后,对污泥填埋关键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4.
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日趋加大,污泥填埋关键技术问题已成为当今环境工程以及环境岩土工程的热点问题之一。污泥和垃圾混合填埋在其他国家已得到应用,但由于目前中国关于污泥及其城市生活垃圾混合样的基础性室内试验成果不多,对污泥与城市垃圾混合样的工程力学特性及其混合填埋的适宜比例等不甚了解,从而导致中国污泥垃圾混合填埋工程事故频繁发生。对不同配比的污泥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样进行了固结压缩实验、三轴固结不排水实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得出污泥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样的工程力学特性;同时,用ANSYS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配合比的污泥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填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对污泥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填埋的适宜配合比及其稳定安全问题提出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羊毛的结构、分子量构成及其溶解方法,还原法是目前溶解羊毛角蛋白的主要方法,只切断二硫键完整地保留角蛋白的一级结构是目前角蛋白还原水解的主要方向.探讨了还原法溶解羊毛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见解和主张;介绍了几种新型的羊毛溶解剂和蛋白交联的方法,鉴于目前制得的角蛋白溶液分子量较小的问题,在蛋白溶液里加入交联剂,增大角蛋白分子量是目前提高蛋白液应用性能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ADE7878在新型配变监测计量终端上的设计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三相多功能高精度计量芯片ADE7878介绍新型配变监测计量终端的设计与实现,将三相电能计量、负荷控制管理、配变监测等功能整合在一起,是具备配网终端功能的需求侧用户综合管理终端.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煤化工行业节水理论、节水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煤化工行业节水存在的问题,并从用水管理、工艺装置、技术革新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舰船箔条质心干扰仿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单舰多功能模拟训练系统电子战分系统的舰船箔条质心干扰进行仿真研究,讨论了反舰导弹跟踪仿真模型、舰船机动仿真模型、箔条云布放和运动仿真模型、箔条云雷达截面积仿真模型、舰船雷达截面积仿真模型以及箔条质心干扰效果模型。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了带饱和热水塔的全低温中压变换工艺中调温水加热器的泄漏原因及由于换热器泄漏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采用喷水增湿器代替调温水加热器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光纤传感在线检测系统测定双组分染液中的染料浓度.介绍了利用解联立方程组和导数分光光度法测试的原理和方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联立方程法对最大吸收波长相差较远的双组份染料浓度有很好的测定结果,而测定最大吸收波长相近的双组份染料浓度时误差很大;导数分光光度法则比较稳定,对最大吸收波长相差较远或相近的双组份染料浓度均有较好的测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