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薄膜-超声法制备了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纳米脂质体(Lip),并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对Lip进行了双层修饰,然后测定了修饰前后Lip的贮藏稳定性和在胃肠道环境的消化特性,利用不同数学模型分析了谷胱甘肽在胃肠道的释放动力学。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壳聚糖双层修饰的Lip(AL-CH-Lip)形状为球形,平均粒径为(94.44±1.71) nm,电位为(-42.57±0.91) mV,包埋率为93.5%±0.16%。与未经修饰或单独壳聚糖修饰的Lip相比,AL-CH-Lip具有更高的贮藏稳定性和消化稳定性,更适合作为功能性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卵磷脂为壁材,制备共包埋姜黄素(curcumin,CUR)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纳米脂质体,通过静电自组装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修饰到纳米脂质体表面,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设备对脂质体的包埋率、体外释放、微观形貌、稳定性等进行表征,测定纳米脂质体同时递送CUR和GSH的能力。结果表明,CUR的包埋率为100%,与GSH共包埋及多糖修饰均没有影响CUR的包埋率;而与CUR共包埋时,GSH的包埋率从7.90%增加到27.03%,经多糖修饰后,进一步增加到41.22%。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的释放没有显著影响,但使GSH的释放率由51.2%减小至23.6%;经多糖修饰后,单包埋和共包埋纳米脂质体对CUR和/或GSH的缓释作用都增强。另外,共包埋使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从(95.02±1.93)nm增加到(132.47±18.14)nm,Zeta电位从(-22.47±1.96)mV增加到(-14.70±0.46)mV;经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双层修饰后,共包埋脂质体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增加到(161.97±5.58)nm,而Zeta电位减小到(-40...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基于天然生物大分子的纳米递送体系在消化过程中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本研究以姜黄素(Curcumin)为芯材,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壁材,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包埋姜黄素的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CZNPs),通过光谱学方法和电子显微镜对CZNPs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中对CZNPs的消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姜黄素与Zein的质量比为1:40时,姜黄素的包埋率最高,为99%±1%,制得的CZNPs为球形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18.6±0.7 nm、Zeta电位为19.9±3.79 mV,且颗粒之间出现轻微粘连。在体外模拟胃消化过程中,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CZNPs出现明显聚集,其平均粒径增至8000 nm;且部分Zein发生降解,生成小分子量的氨基酸,同时缓慢释放出姜黄素。在后续的模拟肠消化过程中,CZNPs的聚集程度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减弱,但Zein没有继续降解,姜黄素的释放也没有明显增大。因此,玉米醇溶蛋白纳米颗粒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口服递送体系,可能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和口服药物的开发中。  相似文献   
4.
采用 Cu2+/H2O2和 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2,2′-azobis(2-methylpropionamidine)dihydrochloride,AAPH]两种不同的反应体系,分别诱导SD大鼠肝匀浆和脑匀浆、卵磷脂、亚油酸以及pBR322质粒DNA产生氧化损伤,建立脂质和DNA氧化损伤模型,考察核桃叶多糖对脂质和DNA氧化损伤的作用。通过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脂质过氧化程度;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BR322质粒DNA氧化损伤程度。结果表明:核桃叶多糖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Cu2+/H2O2诱导的脂质和DNA氧化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AAPH诱导体系中,核桃叶多糖能明显抑制脂质和DNA氧化损伤,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