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内外水势差是水分迁移的动力。水分由高水势向低水势迁移是机制。通过综述了水势差及差值对水分迁移过程的影响,以确证该机制,为研究低能耗干燥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内部水势可以用水分活度表征,外部水势可以用环境相对湿度表征。内外水势差越大,水分迁移的动力越大。内部水势会随着水分含量、淀粉占比、孔隙率、外界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升高;外部水势随着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升高。不同的水势调控方案可实现相同的水分迁移量,但对面制品的质量和能耗影响不同,为高质量面制品低能耗干燥工艺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形貌和流变特性及其分布规律,为解释磨制所得不同粉路粉质量差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碾米机、三皮三心实验磨和六皮八心磨粉机制备参试粉,采用亮度值(L*)与灰分的比值定量表征籽粒的部位.参试粉在检测蛋白组分含量和质量指标的基础上,检测十二烷基硫酸钠可溶蛋白的形貌和谷蛋白大聚体动态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3.
小麦加工及面条制造链是指将小麦籽粒制造成面条所需的主要环节依次串联,形成具有上下游关系的链,文中主要涉及小麦籽粒磨粉,面粉加水和面、醒发、压延切条制作为鲜面,鲜面经冷冻形成冷冻面,经干燥形成半干面或挂面,各类生面煮制成为熟面制品等。由于上游产品是下游产品的原料,其理化特性将传递至下游环节。研究以标准为基础,按照小麦加工及面条制造链梳理了各环节对应食物(品)的安全、质量、营养三个特性,及对下游环节的影响和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在小麦加工及面条制造链中影响安全及营养特性的主要环节是磨制和烹煮。可能存在的危害物和营养物质在籽粒中的分布不同,在链中演变时受加工组分分离而分流。色素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蛋白质特性、淀粉特性和挥发性物质等影响面制品色香味形的指标受加工方式的影响规律较为复杂,从链的上游向下游仍呈现出各自的演变规律。标准制订中如能研究并应用这类演变规律,可以使标准体系更合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4.
制粉工序不同节点或逐层研磨的小麦粉表示籽粒从外到内不同部位的组分,因其蛋白组分含量和性质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加工特性。明确不同部位蛋白质理化特性,可为制粉、配粉和专用粉生产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小麦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及其组分在小麦籽粒中的分布,以及不同组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小麦籽粒由内向外,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大,面筋含量先逐渐增加后降低。越接近外层胚乳或糊粉层,清蛋白、球蛋白、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可溶蛋白、谷蛋白大聚体含量、面筋指数、沉降指数等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各蛋白质组分的增加幅度不同;面团吸水率和拉伸面积逐渐增加,延伸性逐渐降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阻力等变化规律不明显,总体表现为波动至较大值后降低。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通过分子间二硫键形成骨架,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通过二硫键结合在骨架上,骨架间通过疏水作用、氢键、静电作用等非共价作用形成聚集体。聚集体内相互作用或聚集复杂到一定程度,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仍无法分散或溶解的被称为麦谷蛋白大聚体。麦谷蛋白大聚体的聚集和解聚对面团黏弹性、面团操作性和感官品质有较大影响。本文概述了从小麦籽粒到面粉再到面团制造过程中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及聚集状态的变化。在籽粒储藏过程中,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增加,表明麦谷蛋白逐渐聚集。在籽粒中心,麦谷蛋白大聚体占总蛋白的比例较高,表明籽粒中心的蛋白质发生更多的聚集。在面粉加水搅拌形成面团的过程中,麦谷蛋白颗粒吸水溶胀,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逐渐下降,表明聚集程度下降。在面团醒发过程中,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增加,表明麦谷蛋白重新聚集。在更多尺度或层级下解析蛋白质的聚集和解聚动态平衡,有助于揭示麦谷蛋白大聚体在小麦面团制造过程中的变化机理,对调控面筋形成、面团黏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