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香港国际珠宝展及钻饰流行趋势冯子棠“香港国际珠宝展览会”自1987年创办以来,以成为全球珠宝业的盛事。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珠石玉器金银首饰业商会、香港玉石制品厂商会、香港珠宝业制造业厂商会,香港钻石入口商会联合在1992年3月17日~20日于香港会议...  相似文献   
2.
冯子棠 《珠宝科技》1993,5(3):31-36
5 中国古玉器的鉴定 鉴定中国古玉器,主要包括:古玉器的玉质;古玉器的器形类型;古玉器的制作和使用时代三项内容。在考古上把它们分别概括为鉴质、定形、断代。5.1鉴质 即鉴定古玉器的玉质(玉的矿物、岩石类型及其名称)。玉质可用矿物岩石学、  相似文献   
3.
冯子棠 《珠宝科技》1993,5(2):18-22
1 前言 中国古儒家“贵玉”,先秦儒家“比德于玉”,认为玉具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十一德(《礼记·聘礼》)。“山之精髓美石”称玉;“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汉许慎《说文解字》),五德即仁、智、礼、义、信;“玉多则重,石多则轻”(汉郑玄注《周礼》);“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汉书·杨王孙傅》);“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晋葛洪《抱朴子》)认为:生前佩玉可辟邪修德,死后含玉、葬玉其必尸不腐。“玉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六两(唐贾公彦疏)。可见,华夏古民从汉代起已把“石之美”者称玉,试图从重量(比重)区别石与玉,并赋以哲学、道德、政治(按政治等级佩饰及殉葬)、经济(用于货宝、信物)等涵义,甚至对玉达到迷信的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