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2.
本文对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做了简要介绍,并从两个标准的相互联系和区别进行了比对,着重对ISO/IEC17025∶2005中与ISO9000∶2000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ISO9000与ISO/IEC17025的联系与区别之处,且不能互相替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香蕉汁中苯甲酸、柠檬黄和日落黄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定制方法。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匀性, 线性回归趋势分析稳定性, 多家实验室合作定制, 并计算其不确定度。结果 标准值及扩展不确定度(k=2): 苯甲酸(209.96±7.52) mg/kg; 柠檬黄(302.18±4.98) mg/kg; 日落黄(41.52±0.66) mg/kg。结论 研制的标准物质均匀性和稳定性较好, 可用于食品安全监测及相关饮料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金纳米粒子(gold nanoparticle, AuNPs)是一种有着良好的光学性质,具有类似天然酶活性的纳米材料,通过改变AuNPs的尺寸、形貌,进行表面修饰,优化局部环境以及改变催化条件等手段,可以改变AuNPs聚集状态,吸收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溶液颜色发生改变;也可以改变AuNPs的类酶活性,促进有机底物发生颜色变化,提高方法的灵敏度。基于AuNPs的比色法以其操作简便、特异性识别能力高、可视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成本低等优点在食品快速检测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此方法成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AuNPs的制备方法,总结了基于AuNPs的比色法的显色机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此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主要包括金属离子、农兽药残留、真菌毒素、微生物等检测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两种显色机制的基于AuNPs的比色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对比,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未来发展前景作了简要展望,以期将此方法更好的应用于食品快速检测及现场风险筛查,及时、快速、有效地从源头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采用氧弹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电子产品中卤素含量的前处理方法.电子产品中的卤素通过氧弹燃烧,可溶性卤素被吸收液吸收后,经离子色谱仪测定.该方法线性良好,四种离子(F-、Cl-、Br-、I-)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回收率范围91.2~101%.精密度(RSD,n=4)范围在0.69%~3.26%.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质量控制及市场商品检验.  相似文献   
6.
香蕉和香蕉皮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成分。本文介绍了香蕉和香蕉皮的开发与利用,这对提高香蕉的附加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华火腿中肌内脂肪的提取和脂肪酸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金华火腿中肌内脂肪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氯仿和甲醇(2:1,v/v)的用量为样品重量的14倍,振荡1.5h,取滤液加其1/2体积的1%NaCl溶液.处理60d的金华火腿中肌内脂肪的含量为12.4%,甘油酯、磷脂、游离脂肪酸分别占76.5%、18.8%、4.7%.甘油酯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为47.89%;而磷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为50.94%;游离脂肪酸中则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41.56%).甘油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中都是以C16.0、C18:1、C18:2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下外卖食品是把互联网和餐饮食品行业融为一体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新业态。"互联网+"下的外卖食品具有配送快速、价格优惠、节省时间等优点,让外卖商家和消费者、第三方网络平台在多个时空进行"零见面"交易。当下,网络外卖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消费模式。而这一时尚的消费形式不停给食品的安全监管带来各种问题。本文在分析"互联网+"下外卖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安全监管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完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建立统一完善的监、管、评综合性平台,做到全流程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以此督促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标准化精准化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