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结构的自组装高分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评述了3种纳米结构自组装高分子,包括树枝状高分子、嵌段共聚物和缔合高分子。并且介绍了这3种高分子形成的几种纳米结构以及自组装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已经产生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在Linux系统下设计了一个蛋白质相互作用实验方法及数据的管理工具软件。具备信息存储、查询、图形化显示及更新的功能,适合有关科学工作者参考并准确迅速的确定实验设计,为进一步设计功能更加强大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实验方法数据库平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成形工艺的困境,分析了探索具有高精度、低成本、无污染的新一代成形工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种新的制造哲学和设计方法。通过借鉴生命系统生长成形原理和组织原则,提出了基于仿生的自组织系统模型和自组织成形的信息模型,建立了自组织成形模型的设计框架和演化流程,并探讨了模型在机构设计和自由曲面自组织造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微制造的生物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与论述了微制造工艺的发展方向和微制造的一种新途径-根据分子生物学原则,设计和合成或通过分子克隆制备生物聚合物,借助分子自组装实现微型机械或微系统的制造。  相似文献   
5.
2,3-环氧丙基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型葡萄糖苷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刚良  梅新娅  曹元成  刘曼西 《精细化工》2004,21(7):544-545,549
用Fischer Helferich方法,对2,3 环氧丙基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苷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D 葡萄糖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乙酰化得到1,2,3,4,6 五 O 乙酰基 β D 葡萄糖。然后在SnCl4催化下与烯丙醇反应得到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烯丙苷。再经间氯过氧苯甲酸氧化得到目标化合物2,3 环氧丙基2,3,4,6 四 O 乙酰基 β D 吡喃型葡萄糖苷。其路线要比文献报道的少一步,总收率可达40%。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3CNMR、EIMS和元素分析得到了确证。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组装成膜技术在ITO表面制备了偶氮苯双8-羟基喹啉-金属螯合物薄膜,得到棕红色的均一薄膜。研究了不同层数、不同浓度、不同沉积时间和不同金属自组装薄膜的紫外吸收光谱,并且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跟踪其沉积过程,证实自组装膜的沉积为均匀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7.
醋浸后大豆成分的变化及其营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醋和大豆是公认的保健食品 ,我国民间早有关于服用醋泡大豆能预防多种疾病的说法 ,但是缺乏实验证据。文中分析了醋浸泡后大豆与醋液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结果表明 ,醋浸泡导致大豆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和总氨基酸的含量降低 ,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低分子质量肽和粗蛋白中的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 ,醋大豆中必需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比值稍微降低 ,但是组氨酸增加 ;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下降 ,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升高。此外总黄酮的含量与种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中根据已有的科学研究 ,讨论了上述变化的营养学或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C语言编写一个基于Linux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软件.该软件具有友好的可视化界面,操作简易,通过直观的图形和文字显示整个实验的过程.同时,也详细描述该软件的实现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10.
啤酒酵母中(1→3)-β-D-葡聚糖的提取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黄刚良  刘曼西  曹元成  曾莹春  张莉 《精细化工》2003,20(8):458-459,465
分别采用酸法、酸碱法来提取啤酒酵母中的(1→3) β D 葡聚糖,然后对其产品进行多糖成分和紫外光谱分析。结果发现,在用c(CH3COOH)=0 5mol/L的水溶液提取啤酒酵母中的(1→3) β D 葡聚糖时,其产品中除含有葡聚糖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甘露聚糖和蛋白质这两种成分。但先用c(NaOH)=1 0mol/L的水溶液提取,再用w(CH3COOH)=4%的醋酸溶液处理时,产品为高纯度的(1→3) β D 葡聚糖。此结论由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碳谱得到进一步的证实。接着从其水解机理上阐述了产生上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从而说明了酸碱法是从啤酒酵母中提取(1→3) β D 葡聚糖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