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24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提高隐写方案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最小嵌入失真原理和网格码的图像隐写算法。首先在离散小波域结合人眼视觉特性和整数提升小波变换设计了失真测度函数,主要考虑了亮度、频率和纹理掩蔽因子对载体失真的影响。然后结合网格码设计了隐写算法,将嵌入信息对载体的修改最小化并且集中在人眼不敏感区域。实验结果显示,方案具有良好的视觉不可见性,且能抵抗空域、小波域等隐写分析的攻击,安全容量达到0.4 bits/pixel。  相似文献   
2.
为了黑白和灰度老旧照片的上色效果,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上色方法。与传统的上色方法相比,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提取图像的色彩特征,避免了人工特征提取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图像上色的效率。加快了上色的速度。实验针对收集的图像数据集,通过对目标函数添加L1正则化约束条件提高图像上色的效果。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后,能够对黑白和灰度老旧照片自动上色。论文实验结果峰值信噪比为30.01,结构相似度为0.83,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实时渲染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向移动终端的3维展示提供了远程交互式的模型渲染,但较高的渲染计算复杂度与较大的数据处理规模,影响了移动终端3维展示的渲染质量和实时性。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面向移动终端的分布并行化渲染方法。方法 该方法将渲染任务分布到服务端与终端,服务端采用层次细节模型控制场景复杂度,生成初次渲染图像;终端采用基于图像的渲染技术再次绘制图像,提高渲染质量,同时在渲染过程中利用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并行计算加速渲染数据处理。结果 本方法有效提高了渲染速度,降低了数据传输量,并保证了图像质量,帧率和数据传输量优化了大约10.8%。结论 本文方法为面向移动终端的3维展示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在移动网络环境中,能够有效降低服务端负载压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改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4.
针对虚拟视景驱动的规格要求,对别克君威原型车进行改装,运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构建,开发出车辆信息测控系统.本系统基于工业PC、Win2000软件平台,在原型车传感器改装基础上结合数字编程电路接口技术实现对各路车辆信息的采集;对原型车转向系统进行改装,以力矩电机模糊控制实现车辆回正力的实验室模拟;以Delphi开发了测控系统过程处理软件,以VC开发了基于TVSPP(TMRI vision simulation peer to peer)通信协议的动态链接库,实现了各路测控信息向视景驱动模块的传输.该设备实际运行可靠、操作简便、界面友好、通信稳定,较好地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据手套的人机交互环境设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于手结构和手关节运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约束的,以关节为节点的“父,子物体”链接的虚拟手模型,绘制了虚拟手。通过对数据手套及接口的分析与设计,根据手运动类型的约束条件及图形变换原理,实现了基于数据手套的手势合成,碰撞检测和碰撞处理的三维交互操作环境,在该虚拟环境中,虚拟手可以进行飞行,抓骤,释放物体等各类运动与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强化研磨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小球均布大球模型来模拟研磨粉附着在钢珠表面对工件的强化作用,基于Abaqus/Python建立强化研磨随机碰撞有限元模型,设置不同喷射速度、喷射角度、钢珠直径、喷射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仿真模拟.运用Matlab提取靶材表面形貌,并基于此形貌,沿4种不同路径计算表面粗糙度,分析不同参数下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结果 随喷射时间的增加,强化研磨表面粗糙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喷射角度θ为90°,钢珠直径D为0.8mm,喷射速度v分别为30、50、70 m/s条件下,随着喷射时间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至稳定后,分别在1~1.2、1.7~1.9、2~2.5μm波动;喷射速度v为50 m/s,钢珠直径D为0.8mm,喷射角度θ分别为30°、60°、90°条件下,随着喷射时间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至稳定后,分别在1.1~1.3、1.5~1.7、1.7~1.9μm波动;喷射速度v为50 m/s,喷射角度θ为90°,钢珠直径D分别为0.4、0.8、1.2 mm条件下,随着喷射时间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增加至稳定后,分别在0.7~0.8、1.7~1.9、2.4~2.6μm波动.经过试验验证,发现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平均误差为8.15%.结论 强化研磨随机碰撞有限元模型能可靠预测强化研磨工艺下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商品煤人工及机械采样的现状,对火车快速装车时煤样的动态采集方法进行分析,围绕动态车辆检测、采样点确定与采样方式选择及采样臂设计、核心设备选型与嵌入式软件设计、系统保护及视频监控等方面进行研究,研发了智能机器人动态采样系统。通过研究不同自动化采样设备的应用状况,结合装车流程示意图,详细介绍了智能机器人采样系统的设计及其在兴隆庄煤矿的应用,重点阐述了煤样采样臂的研制,以确保所采商品煤的煤样具有代表性及可提高采样效率。  相似文献   
8.
传统高职房屋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中,教师借助简单的模型、纸质图纸和演示课件不断向学生介绍各种构造、绘制图形,而学生只是被动听讲、空间感无法建立,仍旧是老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差。为此,借助信息化手段,利用BIM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针对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合创新,重构数字化教学资源,利用线上线下的教学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提升,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木工程行业转型升级中存在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缺口逐渐增大与本科院校就业压力逐渐增大之间的矛盾。为此,通过深入调研土木工程行业的一线用人单位与本科院校,重点研究了土木工程行业人才需求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了本科院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就业压力,分析了行业人才需求缺口与本科院校就业压力之间的矛盾成因,提出了以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解决方案。研究可为解决上述土木工程人才培养亟待完善之处提供启示,也为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卓越工程师综合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相变材料在水平管内的接触熔化传热过程进行了一般性的研究,给出有关问题的统一表达式。以水平圆管、椭圆管为例对所得公式进行具体计算与推导,所得结果得到了有关文献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