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5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为了分析发酵椰奶特征风味与风味物质相关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分别对发酵椰奶、原味椰奶和酸牛奶中的风味成分进行测定,同时进行感官评价;并且结合组学技术从感官和风味物质方面分析了发酵椰奶的特征风味。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椰奶感官风味特征在甜味、酸味、椰子味、奶香味、乳脂味以及醇香味感官评分较高,对发酵椰奶的喜好感主要受甜味、酸味、椰子味以及香草味的影响;而相比原味椰奶甜味过高,且伴随有较浓蒸煮味。从发酵椰奶中共检测出23种风味成分,比原味椰奶和酸牛奶分别多5种和2种;相比原味椰奶,发酵椰奶中酸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减少了11.005%和11.670%,而醇类、酮类和醛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6.015%,10.295%,1.975%;酸牛奶中酸类物质是其主要风味成分,比发酵椰奶相对含量高31.79%。发酵椰奶中2,3-戊二酮、3-羟基-2-丁酮等风味成分主要贡献了果香味、奶香味和焦糖气味,酯类物质主要贡献了香草味、甜味、椰子味和蒸煮味。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采用湖南南山高山牧场的鲜牛奶为原料,李斯特菌为指示菌,抑菌圈直径为评价指标,从中筛选抑菌特性较高的乳酸 菌,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鉴定。 同时,对菌株所产的抑菌物质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并研究pH、温度及NaCl对其抑 菌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从湖南南山高山牧场的鲜牛奶中共分离出28株乳酸菌,其中7株对李斯特菌具有抑菌活性,且菌株C15的 抑菌能力最强,抑菌圈直径为6.17 mm。 菌株C15被鉴定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al lactis),初步判定其所产的抑菌物质成分为蛋白类 或多肽类物质,该抑菌物质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稳定,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盐性,经80 ℃处理20 min后,抑菌活性保留54.35%; 经10%NaC(l 1 mol/L)处理2 h后,抑菌活性保留86.76%。  相似文献   
3.
优化调味品等的前处理方法,建立可同时快速测定9种甜菊糖苷类甜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水(1∶1,v/v)溶解,超声辅助提取,乙酸锌-亚铁氰化钾盐析,采用Shim-pack C18色谱柱分离,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2.6)(32∶68)洗脱,紫外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9种甜菊糖苷类甜味剂在20.0~4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6,加标回收率在73.3%~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2.1%~5.3%,方法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5.0~15.0 mg/kg、15.0~45.0 mg/kg。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精密度高,适用于调味料等中多种甜菊糖苷类化合物的测定,填补国内多种甜菊糖苷类化合物检测的空白,为食品安全监管及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5.
该研究以椰浆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凝固型发酵椰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凝固型发酵椰奶的最优发酵条件为椰浆添加量95%、发酵剂类型Y429A、发酵剂添加量3%、发酵温度39 ℃。在此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凝固型发酵椰奶感官得分为85.3分,纯白色,色泽均一,口感细腻柔和、酸甜适中,具有椰子和发酵乳融合的特有风味,质地均一、无杂质及分层;黏度为6 720 mPa·s,滴定酸度为62.1 °T,持水力为62.5%;微生物指标符合相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缺陷分类在带钢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工业数据集的长尾分布和带钢缺陷的复杂性,现有的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方法仍然有待改进。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方位感知的长尾分类方法(MDPLC,multi-directional perception of long-tail classification)去解决带钢表面缺陷的长尾分类问题。首先,通过全局和局部图像的多输入来实现模型的多方位感知策略。其次,采用共享层与个性化层结合的三联体网络架构来分别提取多输入的特征,在有效减少计算参数的同时保证特征的多样性。最后,将部分浅层网络的特征与深层特征融合,增加模型对多尺度缺陷的感知能力。实验结果表明:MDPLC在X-SDD热扎带钢表面缺陷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达到了97.71%,优于其他对比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立方型状态方程主要针对vd W引力项进行修改,如SRK、PR和PT等,计算纯流体的汽-液平衡性质有一定的提高。由于这些状态方程斥力项过于简单,在临界点附近,很难准确描述流体的热力学性质。SJ方程强化了引力项和斥力项对温度特性的描述,较好的解决了流体在临界状态的描述。在这里利用Excel提供的强大可视化计算功能,使SJ方程运算无需编程便可解决大多数纯流体的汽-液平衡性质的计算,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规范辛硫磷的使用,保证水产品安全。方法:以淡水鲫鱼为研究对象,选取农业上经常使用的有机磷农药辛硫磷作为外源性环境污染物代表物,采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并结合PCA、PLS-DA、OPL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研究辛硫磷暴露下鲫鱼体内正常生理代谢的变化,据此推断辛硫磷对鲫鱼的毒性影响及在鲫鱼体内的毒理机制。结果:辛硫磷组与空白组血清样本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代谢产物。与空白组鲫鱼血清相比,辛硫磷组血清中3-羟基丁酸酯、葡萄糖及苯丙氨酸含量显著升高,而谷氨酸、丙氨酸、天冬酰胺、组氨酸等氨基酸,乳酸,不饱和脂肪酸,脂质,甘油磷酸胆碱,磷酸胆碱,胆碱,鸟嘌呤核苷,肌苷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辛硫磷能够改变鲫鱼体内的能量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干扰鲫鱼体内神经递质的传递以及诱导鲫鱼氧化应激等。同时,这些内源性代谢产物差异性变化可能与辛硫磷在鲫鱼体内发生的Ⅱ相代谢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