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2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希人 《印染》1991,17(1):28-31
利用涤纶和丙纶两种合成纤维热收缩性的差异,采用松式焙烘的方法,以140℃使分散染料在涤纶上固色,再辅以有机硅柔软剂整理,从而实现涤丙混纺织物仿毛整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周希人 《印染助剂》2000,17(4):14-18
综述了宽幅麻棉交织平幅染整的特点和染色及整理的使用工艺。前处理需采用两次较温和的漂白来触决红根斑皮的问题,采用160-180g/L烧碱丝光可达到织物宽尺寸稳定性,染色及印花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分析了苧麻高支薄型织物在平幅染整加工中易于产生破边、豁口、纬斜、纬移、皱条和色条等疵点的原因。并根据苧麻薄型织物的特点,从实用角度提出了均衡和减小张力,保持柔性平滑接触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评定羊毛炭化损伤过程中已有一些可行的方法,尽管这些方法非常可靠,重现性也 好,但都十分费时。例如,众所周知的碱液溶解度法。二硫脲溶解度法都至少要5小时才能 得到结果。因此这些方法决不是在实验室研究羊毛炭化损伤的最好方法,当然也就无从直接 控制生产。 人们知道炭化过程中某些肽键会水解,而且炭化过程中羊毛的损伤主要来自这类肽键的 断裂。这样有人就会估计得到,炭化过程中从羊毛蛋白质上断裂下来的部分肽在焙烘后仍一 直保留在羊毛的表面和内部。当然这些片段状的肽在中和时几乎完全被除去,但直接在焙烘 后从生产线上采样,那么…  相似文献   
6.
周希人 《棉纺织技术》1989,17(9):60-60,62
由于纱线在加工成织物之前,要通过一些金属和非金属表面,所以其静摩擦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是纺织品生产中的重要一环。人们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来测定纱线和长丝在圆柱面上的摩擦系数。这种方法基于纱线和长丝与滑轮接触前后的张力的测定(欧拉公式T_2/T_1=e~(μθ),式中T_2、T_1是纱线接触滑轮前后的张力,θ是接触角,而μ则是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都可用此法测定。也可借此法以流体力学原理来测定润滑织物、纱线液体的摩擦系数。还有一种使用滑动纤维的装置测定纤维之间摩擦力的方法,已由Howell和Majur作  相似文献   
7.
8.
焦磷酸钠单独作为氧漂稳定剂的报导在国内外还不多见。由于焦磷酸钠这种无机盐兼有缓冲作用、螯合作用以及软水助洗涤作用,将它用作氧漂稳定剂则可综合发挥上述功能,并极为有效地螯合铁、铜、锰、镍等重金属离子,从而避免双氧水催化分解造成的脆损破洞。焦磷酸钠是一种需求量较大的化工产品,所以工业化生产量也大,易于购买。此外,焦  相似文献   
9.
10.
苎麻织物是一种韧皮纤维织物,也是天然纤维素纤维织物。其染整加工的质量,诸如尺寸稳定性、染色性以及强力等指标均与丝光工艺的实施有密切关系。由于些麻纤维结晶度较高,加之常规的干布丝光往往因碱液渗透不充分而只能实现表面丝光,所以丝光效果不理想。湿布丝光能够简便而又显著地改善丝光碱液的渗透性,因此对实现苎麻织物的良好丝光效果有积极意义。 一、丝光对苎麻织物的作用 一定浓度的烧碱溶液能使苎麻纤维发生剧烈的溶胀,使其品格参数发生变化,一部分高度有序的晶区也转变为无定形区。所以,苎麻纤维的染整可及区域增加;苎麻纤维也因其绝大部分内贮应力和应变得以消除而使本身处于较低能量状态,进而呈现织物的形态稳定,即尺寸稳定。 能否实现苎麻织物充分均匀的丝光效果,主要与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受碱作用程度以及在一定张力下去碱前后所含的减量有关。 1.碱液浓度 由于形成苎麻碱纤维素的烧碱最低浓度是13%,比棉约低20%,所以些麻织物丝光碱液浓度一般采用150~200g/1。即所谓的“半丝光”工艺。因为碱液浓度过高,会引起苎麻织物的过度收缩以及强力下降;碱液浓度过低,则无法形成苎麻碱纤维素,也就没有丝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