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综合运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以山慈菇提取率和其中3种主要化学成分: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2-葡萄糖苷(dactylorhin A)、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militarine)和秋水仙碱的含量为综合权重指标,对其微波提取工艺进行考察。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13批不同产地山慈菇的指纹图谱,明确其主要成分含量分布情况。最后,运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制备的山慈菇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山慈菇的最佳微波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55%、料液比1:30 g/mL、提取时间17 min。在此条件下,山慈菇的提取率为12.83%。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山慈菇中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分布趋势一致,其中militarine为13批山慈菇中的共有化学成分,而dactylorhin A和秋水仙碱分别在1个产地样品中未检出,表明不同产地山慈菇中主要化学成分分布具有差异性。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山慈菇提取物对胶孢炭疽菌、辣椒疫霉菌、灰葡萄孢菌、茄链格孢菌、荧光假单胞菌、水稻白叶枯菌和禾谷镰孢菌均没有显示抗菌活性(抑菌圈小于6 mm),对雷尔氏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菌圈8.5 mm),表现出一定的抗菌选择性。本研究确定了微波提取山慈菇的最佳工艺,建立的山慈菇中3种成分同步含量分析方法稳定可行,研究结果可为山慈菇药材的质量标准建立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采用超声波提取栀子果皮、果肉两个不同部位油脂的工艺,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其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对栀子油脂进行脂肪酸含量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提取栀子果皮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60 min、提取功率320 W、料液比1∶13 g/mL。超声提取栀子果肉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58 min、提取功率360 W、料液比1∶12 g/mL。在上述条件下,栀子果皮、果肉油脂的得率分别可达2.36%和22.60%。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超声波可以破坏栀子果实细胞排列方式和整齐程度,促进油脂性成分溶出。GC-MS实验结果表明,栀子果肉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5.97%,以亚油酸(52.70%)和油酸(21.90%)为主;栀子果皮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9.22%,以亚油酸(44.80%)和油酸(13.55%)为主。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栀子油脂合理利用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唐伟卓 《中国油脂》2020,45(8):17-21
以"林海1号"栀子为研究对象,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的回流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栀子皮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回流时间60 min、回流温度75℃、料液比1∶12;栀子肉油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回流时间60 min、回流温度75℃、料液比1∶10。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得率分别为2.35%和20.4%。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理化性质接近,过氧化值和酸价较低,且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要求。GC-MS分析表明,栀子皮油和栀子肉油中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栀子皮油中共测出18种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44.12%)、棕榈酸(21.86%)、二十碳烯酸(10.46%)、油酸(9.07%)和硬脂酸(5.68%)。栀子肉油中检出13种脂肪酸,主要包括亚油酸(53.06%)、油酸(21.88%)、棕榈酸(17.57%)、硬脂酸(3.85%)和二十三烷酸(1.3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