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孔来根 《四川烹饪》2006,(11):32-32
绍兴是黄酒的发源地.而当地人用酒调味烹菜也称得上是一绝。绍酒作为糟醉菜的灵魂,可去腥、解腻、增香、增鲜。烹调中,当绍酒与原料融合后.就会产生醇香隽永的独特风味。糟是以糟盐腌.或用糟卤浸.或加糟汁滑熘,成菜糟香味十分浓郁。醉是以绍酒为主要调味料.用酒气熏醉或浸泡醉焖,醉菜既可生鲜活醉.也可煮熟后再醉。糟醉风味菜历来是绍兴菜中最普遍和最受青睐的,外地人初次品尝后,往往会觉得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江南水乡的绍兴人,旧时过年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每到年末腊月二十左右,家家户户都要对自己家里的生活器皿、日常用具来一次清洗打扫,俗称“掸尘”。而“掸尘”过后,家里人又要为准备三席而忙碌了。何谓三席?三席是水乡过年的一个传统,是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简单说就是家里摆出三桌筵席,只不过其中的两桌为神所设,剩下的一桌才是为家人所摆。绍兴人习惯以夜称日,如12月20称20夜。第一席就摆在23夜,是为送灶司菩萨上天所设。那天主妇需先将灶司堂(旧时农村大多烧的是土大灶)掸扫干净。仪式开始后,在灶司像前放三双筷子和三盅黄酒,前面依次…  相似文献   
3.
绍兴的霉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到绍兴,我们的脑海里很可能会蹦出孔乙己的形象,甚至还会联想到他说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时的神情。其实,绍兴的特产很多,除了驰名的茴香豆、黄酒外,还有绍兴霉食。[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孔来根 《四川烹饪》2006,(12):21-21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一种特殊的风味美食——单鲍菜。沿海渔民大多勤俭持家,捕捞回来捡剩的小鱼小虾都舍不得扔掉,洗净后用盐、花椒等腌渍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或蒸或煎。风味绝佳。当地民间俗语中有“黄鱼水鲞,半斤八两”,这水鲞就是指单鲍黄鱼。  相似文献   
5.
闲说螺蛳     
孔来根 《四川烹饪》2007,(11):81-81
早在我国古代,螺蛳就被文人雅士视作美味,成为了席上佳肴。宋初礼部尚书陶谷的《清异录》,记载了隋唐以来的美味菜点200余种,他将螺蛳(旧名田青)  相似文献   
6.
每年农历八月份,都是菱角成熟的季节。在笔者家乡浙江绍兴的河道拐角处、池塘里和大江浅滩处.都能看到绿油油的菱蓬。长菱角的地方人不能去游泳.因为菱角藤易缠人手脚.而且菱角还可能扎人。孩子们总是很淘气,拿一根草绳,一端绑一块石头,然后把石头扔进菱蓬中间,接着用绳子把菱蓬拉到岸边,这下站在岸上都可以摘菱角了。当然.这种破坏性的采摘方式总是会遭到大人的训斥。而收菱角的渔姑则划着一只大木盆.穿行在菱蓬间,她们左手掀起菱蓬。右手一只只地摘,等木盆里装得差不多时.再划到岸边卸货。  相似文献   
7.
茶叶入馔,古已有之。据唐《茶赋》载,茶乃“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相传,清末安徽的厨师就已在用“雀舌”、“鹰爪”等茶叶去炒河虾仁了。美食家高阳在《古今食事》里曾提及:“翁同铄创制了一道龙井虾仁,即西湖龙井茶叶炒虾仁,真堪与蓬房鱼(《山家清供》里介绍的名菜)匹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