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对Q890D钢和AZ91镁合金异种金属板进行了对接焊试验,研究了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对接头成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接速度为35 cm/min时,随着焊接电流增加,焊缝区平均晶粒尺寸不断增大,界面层厚度增加,接头抗拉强度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在焊接电流为85 A时焊缝成形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强度;焊接电流为85 A时,随着焊接速度增大,焊缝区平均晶粒尺寸不断减小,界面层厚度减小,焊接接头抗拉强度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焊接速度为45 cm/min时焊缝成形较好,且具有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复合矿物的微波加热机制,使用COMSOL Multiphyics软件,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建立起环绕式微波加热模型来开展对不同组分结构和占比的复合矿物模型的温升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无搅拌加热模型,在铜片长度为5 cm,转速为(π/3) rad/s的环绕式模型中,矿物加热的效率更高,温度分布更均匀;复合矿物组分结构的变化会改变电磁波的分布,黄铁矿包裹方解石模型的微波加热效率低于方解石包裹黄铁矿模型;在黄铁矿包裹方解石模型中,黄铁矿厚度变化会引起电磁波相位变化,使得矿内电场热点和冷点偏移,并且其厚度大小在穿透深度前后对比,射入的电磁波强度差距较大,电场强度有显著差异;相同组分占比下,非均质矿物整体的电场模比复合均质矿物更低更稳定,组分间的电场强度更为接近;随着黄铁矿占比的增加,非均质矿物整体在微波加热30 s后的温度变化可分为小波峰区(0~10%)、大波峰区(10%~50%)、平稳区(50%~75%),组分间的温差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服饰纹样色彩配色效能,利用自适应颜色聚类及自动配色机制,实现基于意象场景的服饰纹样自动配色。以京剧脸谱为范例,搜集了三类角色共计150幅脸谱图像作为源图,采用分割、降噪等操作获取脸谱主体内容;利用二分K-均值聚类算法,对单一样本进行逐一自适应色彩提取,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聚类获得各角色脸谱提取色色值、占比及共现比率等特征参数;最后设计融合颜色聚类数、共现比率及目标区域特征要素的动态配色机制,开发色彩解析和纹样自动配色软件。实验结果表明,配色控制参数、源图类型、纹样形态等因素影响选色顺序及最终配色效果,实现基于意象场景的纹样色彩自动迁移,为当代服饰纹样色彩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隋唐时期联珠团窠纹图案智能再生设计,文章采用中值滤波平滑处理,利用自适应高低阈值法代替人工调参,提高适应性;结合拉普拉斯算子和形态学处理优化线稿,最后基于颜色特征将位图转化为矢量图。通过对隋唐时期联珠团窠纹样矢量图进行创新设计,并应用于现代汉服和家纺产品中,为联珠团窠纹在纺织服装产品中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清晰阐释畲族传统服装设色分布及其关联规则,文章利用图像分析技术解析意象色彩配色关系。以散居于浙、赣、闽三地畲族为例,对田野调查采集的150幅典型传统服装图像进行色彩解析。通过利用自适应聚类机制提取意象色彩,分别构建三地服装色彩谱系;设计基于向量集的Apriori算法,解析畲族服装意象色之间的多元配色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浙、赣、闽三地畲族服装用色集中于黑、红、蓝等八色,主色较为接近;最小支持度优选0.2时,能够有效区分三地服装多元配色差异。其中浙江地区二元配对色组、江西地区三元配对色组表色相对丰富。改进后的算法配色规则输出平均耗时0.032 s,能够快速解析畲族服装设色关联规则,为类似传统服装色彩分析和再生设计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