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孙先生旁征博引,用大量的史实驳斥了一些研究者的观点,即唐代的壁画与陶俑中,着男装与着胡服的女子多次出现。认为这‘呢女权意识的某种觉醒,也是对传统的男权社会的一种挑战”。孙先生认为云想衣裳、髻簇珠翠,仍然是唐代上层妇女的追求与向往,而男装和胡服却是与之背道而驰的。其见解独到,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研究文物要将实物与文献记载相结合,了解其产生和演变过程,并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及历史相关联。本文选取几个服饰方面的例子-冠、金紫、霞帔,对其形制变迁进行了追踪,以正现今个别考古报告及学者对其形制使用所存在的误解。从《礼记·冠义》等文献来看,冠是礼仪性的发罩,而帽子在上古时代有身份的人及庶民均不佩戴,巾帻则与现代的帽子相近。西汉后期冠和帻形成了一个整体。汉、唐两代所指"金紫"则完全不同,汉朝指金印紫绶,唐代指紫袍和金鱼袋。帔在唐代质地飘逸,而宋代将帔帛稳住以"行莫摇裙",清代"霞帔"则发展为坎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