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稳定且高效的供应链保障无疑是支持零供双方决胜促销战场的关键要素之一。CRH平台的建立旨在通过紧密的E2E供应链创新打造联合、可靠、快捷高效的零供供应链合作。随着零售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促销已经成为提高购物者品牌关注度,促进整体销售增长的关键市场营销工具。  相似文献   
2.
随着零售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促销已经成为提高购物者品牌关注度,促进整体销售增长的关键市场营销工具。对任何一个消费品品牌以及零售商来说,在中国市场上如何成功获得最大化促销效力至关重要。稳定且高效的供应链保障无疑是支持零供双方决胜促销战场的关键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人参和黄豆为发酵基质制备人参豆豉(简称参豉),以纤溶酶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考察发酵菌株、黄豆与人参比例、人参加入方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确定其最佳发酵工艺,并利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参豉发酵前后人参皂苷的变化。结果表明,参豉的最佳发酵工艺为黄豆与人参比例10∶1(g∶g),人参以水提液方式加入,优势发酵菌DC-1,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96 h。在此最佳条件下,纤溶酶活力为(498.90±28.33) IU/g,参豉发酵后原有人参皂苷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人参皂苷转化率>60%。  相似文献   
4.
采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通过发酵菌种和发酵时间的考察,以栀子苷转化率为评价指标筛选栀子豉最佳发酵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栀子苷、京尼平和氨基酸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豉水溶液的吸光度值。结果表明,以栀子、青蒿、桑叶水煎液浸泡黑豆作为发酵基质,接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伞枝犁头霉(Fusarium umbellatum)复合菌(1∶1)于28 ℃发酵168 h制备栀子豉,此优化发酵条件下,栀子苷完全转化且生成的栀子蓝色价最高(OD590 nm值为0.575),精氨酸、丝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分别下降了94.9%、71.6%和52.0%,而脯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分别升高了3.4倍、1.5倍和1.5倍。发酵法制备栀子豉实现了主要成分的体外生物转化及药效提高,可为栀子豉汤新剂型及食疗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纳豆中维生素K_2含量,对纳豆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豆中维生素K_2含量;采用Plackett-Burman方法对纳豆发酵的影响因素(浸泡时间、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等)进行考察并筛选具有显著效应的影响因素;通过最陡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浸泡时间、接种量和发酵时间是影响纳豆中维生素K_2含量的主要因素;优化后最佳发酵条件为:浸泡时间22 h,接种量5%,发酵时间26 h时,维生素K_2含量为2.230 4±0.111 5μg·g~(-1)。  相似文献   
6.
选育高脂肪酶活性菌株,考察其发酵制备豆豉过程中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 PC)、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 PI)和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PE)的含量变化。采用维多利亚蓝和中性红油脂平板从淡豆豉饮片中初筛高脂肪酶活性菌株,运用对硝基苯酚法进行复筛,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 ARTP)技术对筛选的菌株进行诱变以提高其酶活力,分别以出发菌株和诱变菌株发酵制备豆豉,采用HPLC测定豆豉不同发酵阶段PC、PI和PE的含量变化。筛选出1株高脂肪酶活性菌株,经ARTP诱变后,酶活性提高了25.98%,经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为伞枝梨头霉;出发菌株和突变菌株发酵7 d制备的豆豉PC、PI和PE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显著高于市售淡豆豉相应成分的含量,分别约为后者的5倍、8~11倍和30倍。该研究优选了高脂肪酶活性的菌株,显著提高了豆豉中磷脂类成分的含量,确定了富含功能性磷脂的豆豉制备工艺,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黄芪豆豉对气虚血瘀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其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其益气活血作用及其机制。采用饥饿加疲劳的方法建立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考察各组大鼠血流变学指标和因子,分析其益气活血作用。在血流变学指标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空白组的全血高、中、低切,黄芪豆豉高、中、低剂量组的低切、高切,差异极显著;空白组,黄芪豆豉低、中组的全血相对指数低、高切及高剂量组的低切差异极显著;而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无显著性差异。在相关因子方面:模型组大鼠血栓素B2 (TXB2)和6-酮前列腺素-PGF1α (6-keto-PGF1α)含量比值为0.009 9;黄芪豆豉高、中、低剂量组TXB2与6-keto-PGF1α比值分别为0.003 5, 0.002 9和0.004 6。黄芪豆豉通过降低气虚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液流变学相关因子含量比值,来改善气虚血瘀状态,从而减轻“血瘀证”,具有活血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