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4篇
无线电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爆珠中关键成分在卷烟中的转移行为,剖析了5种口味爆珠的关键成分,并建立了10种单体香料的GC-MS/MS分析方法。结果显示:(1)10种爆珠关键成分向主流烟气粒相的转移率为2.84%~14.57%,其中酯类和醇类单体香料的转移率分别在2.84%~9.94%和11.85%~14.57%之间,醇类单体香料向主流烟气粒相的转移率整体高于酯类单体香料,柠檬烯向主流烟气粒相的转移率介于醇类和酯类单体香料之间;(2)10种爆珠关键成分在滤嘴中的截留率在64.03%~95.52%之间。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固相微萃取条件、气相色谱/质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方法分析酸梅膏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并采用该方法分析了6种酸梅膏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0.50 g酸梅膏样品,用粉色萃取头在40℃下萃取20.0 min,解吸3.0 min后顶空进样,采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在全扫描监测模式下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6种酸梅膏共检测到36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酯类9种、酮类9种、酸类5种、醇类5种、醛类3种、酚类3种、杂环1种、烃类1种;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为β-紫罗兰酮和二氢-β-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丙位癸内酯、茶香螺烷、山梨酸乙酯、山梨酸和糠醛为共检出挥发性香气成分。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酸梅膏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加热温度对加热卷烟气溶胶物理特性的影响,采用加热卷烟样品与不同加热温度的电加热器具配套使用,考察了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加热卷烟气溶胶的物理特性.结果表明:①在200~380℃范围内,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加热卷烟的粒数浓度、体积浓度和粒数中值粒径均升高,几何标准偏差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②同一温度条件下,加热卷烟气溶...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气溶胶化学成分释放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制备了不同加热温度的中心和周向加热烟具,采用GC、GC-MS-MS测定了不同加热温度下气溶胶中水分、发烟剂、烟碱和香气成分的组成和释放量,结合系统聚类分析研究了化学成分释放量与加热温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两种加热方式下,气溶胶大部分化学成分释放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②对于中心加热方式,300和380 ℃是关键的转折点;随温度升高气溶胶中化学成分按照释放量变化可分为7类(R1~R7),其中,大部分化合物聚类于R1和R2,分别占总化合物数量的33.9%和23.2%,均符合指数增长模型,释放量分别在高于250、300 ℃时明显增加;对于周向加热方式,190和250 ℃是关键的转折点,气溶胶中化学成分按照释放量变化可分为5类(C1~C5),大部分化合物聚类在C1、C2和C3,分别占总化合物数量的26.1%、21.7%和23.9%,分别符合二阶多项式、线性和指数模型,其中,C3类中的化合物在高于200 ℃时释放量增速明显。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是优化加热卷烟烟气气溶胶口味和香气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处理后HMA(热熔胶)样品中的苯系物残留量,探讨了上述苯系物残留量在受热过程、粘接过程中的变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HMA中苯系物残留量随加热时间延长而减少(样品量为1.0 g、熔化胶体厚约0.05 mm时,苯系物残留量在受热30 min时降幅最大、受热1 h后总降幅超过96.1%;样品量为20.0 g、熔化后胶体厚约9 mm时,样品上层与下层相比,前者中的苯系物残留量降幅大于后者,并且前者中的苯系物残留量在受热15~60 min时降幅最大、受热5 h后总降幅为85.9%,而后者中的苯系物残留量在受热1~5 h时降幅最大、受热20 h后总降幅为81.0%)。粘接固化时HMA中苯系物残留量降幅较小,并且其在受热时的释放量随加热时间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气相色谱-正化学电离源-飞行时间质谱法(GC-PCI-TOF MS)测定烟草吸食者唾液中9种吡嗪和吡啶类物质。样品经二氯甲烷溶剂萃取,N-丙基乙二胺(PSA)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进行GC-PCI-TOF MS检测。结合特征离子的保留时间、精确质量数、裂解规律对目标物进行定性分析,以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9种吡嗪和吡啶类物质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 1,定量限为3.0~7.9 μg/L,回收率在85%~104%之间;烟草吸食者唾液中含量较高的吡嗪和吡啶类物质为吡啶、2-甲基吡嗪,二甲基吡嗪类有少量检出;不同卷烟样品吸食者唾液中吡啶和2-甲基吡嗪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对不同类型卷烟样品吸食者唾液中吡嗪和吡啶类物质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同种卷烟中二者含量能很好地聚类,不同卷烟中二者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按吸食者唾液中吡嗪和吡啶类含量对卷烟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烟叶为原料,以水为溶剂,采用水热法制备液化物。以液化提取率为目标,对影响烟叶提取率的液料比、液化温度、液化时间三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用正交实验来确定了烟叶最佳液化工艺。分别使用石油醚和二氯甲烷对液化物进行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萃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叶的最优液化工艺是液料比为15∶1,液化温度为180℃,液化时间为2 h。影响烟草提取率的顺序为:液化温度液化时间液料比,液化温度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石油醚萃取液中以烷烃类化合物为主,二氯甲烷萃取提取液得到的化合物成分较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电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特性,采用DMS500快速粒径谱仪和模拟循环吸烟机,考察了加拿大深度抽吸(HCI)和ISO抽吸模式下电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1)烟气稀释比为350∶1时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好。(2)HCI和ISO两种抽吸模式下IQOS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均呈近似对数正态分布,且主要分布在20~200 nm;逐口烟气浓度均先逐渐增加后趋于稳定,HCI抽吸模式下烟气浓度明显高于ISO抽吸模式;逐口粒数中值直径(CMD)均先略微增加后趋于稳定,全部口数的平均CMD分别为50.2和58.5 nm。(3)ISO抽吸模式下,IQOS卷烟烟气气溶胶浓度明显高于glo卷烟,但glo卷烟烟气气溶胶粒径分布范围大于IQOS卷烟;二者气溶胶的CMD相近。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气溶胶粒径稍大于电子烟,但明显小于传统卷烟;CMD、烟气浓度的逐口变化趋势也与传统卷烟和电子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