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分离自贵州侗族、苗族传统发酵食品的36株乳酸菌为受试菌,筛选出8株高产胞外多糖(膜截留分子质量为8 000~14 000 u)的乳酸菌,分别为SR2-1(Pediococcus sp. F3S1)、SR2-2(Pediococcus pentosaceus NGRI 0304)、SR3-2(Pediococcus pentosaceus LB-WC)、SR8(Lactobacillus kimchi)、SR10-2(Pediococcus sp. 22-4)、SR12-1(Lactobacillus graminis)、H1(Staphylococcus sp. 3034O2)和XS2(Pediococcus pentosaceus GS17),并对其胞外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特性研究。结果显示,8株乳酸菌的胞外多糖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为30 μg/mL时,乳酸菌SR2-2、SR8和SR12-1的胞外多糖对Fe2+的清除率分别为15.55%、12.41%、53.21%;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为40 μg/mL时,乳酸菌SR2-2、SR8和SR12-1的胞外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NO2-的清除率分别达9.69%、11.93%、8.93%及5.73%、7.82%、3.82%。这三株乳酸菌显示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筛选自贵州侗族酸肉中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SR2-2,利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对其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及其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蔗糖2%、胰蛋白胨∶蛋白胨=2∶1、发酵温度31 ℃、发酵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为(565.52±6.81) mg/L,较优化前提高了58.32%;胞外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三氯乙酸终含量为10%、加入24 mL无水乙醇沉淀18 h,在此条件下多糖提取量为(790.22±13.00) mg/L,较优化前提高了53.31%。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贵州大方县特色豆酱中细菌种群,并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得到其主要优势菌株。PCR-DGGE指纹图谱在大方豆酱中共鉴定到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10种菌,其中主要优势菌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其次为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sacidilactici)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并利用传统分离培养方法在大方豆酱中分离得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以便后期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