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3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予生  吴刚 《海洋石油》2006,26(4):84-87
对油水井套管损伤情况的检测是工程测井的主要内容之一,36臂成像井径测井能较准确判断套管弯曲、变径、变形等情况。介绍了36臂井径成像测井仪器、解释方法,并给出测井实例。36臂井径通过独立臂的硬接触提供36条井径测井曲线,提供套管的质量状况,成果图图象直观、准确,可形成立体图、井壁展开成像图、井壁截面图。  相似文献   
2.
环空产液剖面测井是对抽油机井井下产状实施动态监测的重要方法,是油田措施的重要依据。文章结合吐哈油田高含水井的特点,应用取样式持水率环空测井仪器对高含水、低产液井进行了测井试验及方法研究。试验表明,取样式测井仪可在高含水井中较为准确地测取持水率,在吐哈油田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用PNN测井资料确定储层的剩余油饱和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NN测井记录俘获反应前后热中子记数率。从中可以提取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计算储层的剩余;由饱和度。本文探讨了PNN测井原理、解释方法。并结合实例,认为地层的宏观俘获截面是表征地层中子特性的参数,是储层岩性、物性、含水性的综合反映,PNN测井资料解释须参考生产井史、邻井注水动态资料,得出的结果才会准确。  相似文献   
4.
张天军  张予生 《测井技术》2007,31(5):469-473
吐哈油田的低压层脱气现象严重,流体成份发生变化,给资料解释带来了困难.研究了低压层产出剖面的特征,认为轻质相与重质相流体产生的转动力矩的差异,使低压层脱气后的涡轮流量曲线呈现"台阶跳跃"现象.对测试精度较高的压力曲线,可通过无因次的重整压力方法,将流体成份变化的信号放大来进行资料定性解释.通过对体积系数的分析,认为井下轻质相以气体为主,可近似认为油相是溶解有油的气相,从而把井下油、气、水三相简化为烃、水两相,大大简化了井下脱气井产出剖面资料的解释.应用持气率仪可提高三相流资料解释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评价水井的分层注水效果是油田注水开发动态分析中必不可少的。文章介绍了电磁流量计与涡轮流量计测井方法,结合放射性示踪同位素测井资料,可综合确定分层注水量及封隔器座封质量和漏失情况,达到评价水井分层注水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数据融合是一种针对多源数据进行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的过程,文章针对目标井进行单井和多井资料的数据融合举例分析,提出了数据融合在环空产出剖面测井解释中的应用。数据融合利用多源数据的互补性,综合提炼出有用信息,有效地提高了人们在复杂环境中正确决策的能力,以期获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HQ地区长6储层具有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复杂岩性、复杂孔隙结构及测井响应复杂的特点,利用岩石物理相分类研究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确定评价岩石物理相的多种信息、划分方法及其分类评价。通过油区各类测井、岩心和试油资料,基于岩石物理相分类建立特低渗透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阐明分类确定的参数下限变化,表达不同类别岩石物理相油层有效厚度下限差异及特征,避免了测井评价中有效储能和产能丢失,有效实现了将非均质、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相对均质、线性问题,提高了测井精细评价解释油层有效厚度的精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同位素注水剖面测井相关影响因素的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田测井资料测试与分析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对同位素注水剖面测井中相关影响因素所做实验的研究分析,总结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同位素测试成功率与剖面解释精度的方法和结论。  相似文献   
9.
张予生  赵景波 《石油仪器》2004,18(Z1):35-36
岩屑的岩性以及含油丰度的分析设备是石油钻探评价油田储量和开采价值必不可少的.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石油钻探岩屑分析仪器,该仪器应用了核测井的原理,所设计的自然伽马射线探测器和相关电子线路和处理系统,能准确、直观、定量地在钻探现场实时分析岩屑的岩性和含油丰度.  相似文献   
10.
温米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大部分井已经水淹,且出现高电阻率水淹。其中低孔隙度和中低渗透率储层特性、复杂的沉积环境和长期注水开发给油田后期的测井解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对研究区块岩心的常规岩心分析和常规薄片及铸体薄片、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以及毛细管压力曲线等资料的研究发现,沉积成岩过程中储层的黏土矿物含量及类型是决定原始油水层电阻率特性的主要因素,在水下河道沉积微相中正韵律层中下部沉积水动力条件强,岩石颗粒较粗,黏土含量极小,黏土中导电性强的矿物成分相对含量很低,使储层电阻率值保持较高。注水开发过程中,低注入水的矿化度是导致高电阻率水淹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淡水水淹时低矿化度注入水驱替原始地层水,导致水淹后地层电阻率增大,注入水矿化度越低,水淹程度越强,地层电阻率值增加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