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预测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克隆形成法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辐射诱导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人结肠腺癌细胞株LS-T-117和鼠胶质瘤细胞株C6的初始DNA单链断裂数及单链断裂后的修复与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依次为K562>LS-T-117>C6;3种细胞系的DNA迁移距离都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同剂量下,辐射诱导的DNA单链的初始断裂数目也依次为K562>LS-T-117>C6;3种细胞系经10Gy X射线照射并在PBS中培养不同时间后DNA迁移距离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下降幅度依次为C6>LS-T-117>K562,在相同剂量下辐射诱导的DNA单链断裂后的修复能力也依次为C6>LS-T-117> K562。结果显示,辐射诱导的DNA单链断裂及修复与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人体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分析鉴定了凡纳滨对虾0℃与20℃贮藏条件下的菌相组成与优势腐败菌,并对优势腐败菌16SrDNA、生长动力学、致腐能力与菌落数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与20℃贮藏条件下,对虾优势腐败菌分别是希瓦氏菌(30%)、不动杆菌(16.7%)与希瓦氏菌(46.5%)、发光杆菌(17.7%)。7℃条件下,将一定浓度的希瓦氏菌与不动杆菌菌悬液接种到无菌对虾上,结果显示接种希瓦氏菌的样品其腐败代谢产物产量因子YTVB-N/CFU、YTMA/CFU分别为12.44×10-9、6.193×10-10,而接种不动杆菌的样品其YTVB-N/CFU、YTMA/CFU分别为8.937×10-9、5.548×10-10。结果表明,7℃条件下,希瓦氏菌的致腐能力强于不动杆菌,希瓦氏菌在对虾腐败过程中占主导作用,其分析结果与对虾菌相组成的鉴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王君  郎俊彪  李刚  高谦  张军宁 《金属矿山》2007,48(9):172-178
通过有效应力理论分析及动孔压的应力应变模型推导地基震动液化的机理与判别公式,结合FLAC3D应用Finn模型进行流固耦合计算,用FISH语音编写超孔压比的计算公式,判断地震过程中的地基液化情况。根据计算得到的应力应变、孔压变化及超孔压比变化情况,分析了初期坝的浸润面变化情况,重点对考虑渗流作用的地基是否液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了不同位置的孔压、加速度、沉降位移、超孔压比等的变化情况,回归得到超孔压比与上覆岩层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上述分析对本尾矿库的安全运营提供参考依据,为后期尾矿库的建设及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基础资料,并用线性回归的方式总结出超孔压比与覆岩压力之间的关系,为快速判断尾矿库液化区域提供了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别应用MTT试剂活细胞测定法和3H-TdR细菌掺入法,观察人尿集落刺激因子(CSF)体外加入对受辐照小鼠外周血成熟粒细胞存活和体内注射对外周血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加入一定浓度的CSF能提高外周血粒细胞的存活,且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人尿CSF能增强受照小鼠外周血的吞噬功能。提示这可能与人尿CSF辐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X射线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表达上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剂量X射线体外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了运用mRNA水平变化作为电离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经1、2、3、5Gy X射线照射后24h,GADD45和p21基因表达均明显上调。GADD45基因表达在1-5Gy照射剂量范围内呈指数相关。p21基因表达在1-3Gy照射剂量范围内呈线性剂量效应关系,但5.0Gy照射后,其表达不再继续增加。结果表明,X射线照射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和p21基因的表达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上调,GADD45更适合发展为核事故受照射人员的分子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6.
张军宁  洪承皎  朱寿彭 《核技术》2004,27(2):138-142
对^89Sr或^153Sm-EDTMP治疗的72例(74例次)骨转移癌病人的疗效、内照射靶器官的吸收剂量以及剂量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经^89Sr治疗的3l例(33例次)骨转移癌病人,治疗后骨痛反应属Ⅰ级者15例次,Ⅱ级者14例次,共29例次,占87.88%;Ⅲ级者4例次,占12.12%。未发现治疗后骨痛反应分级与^89Sr用量有明显关系;经^153Sm-EDTMP治疗的41例骨转移癌病人,治疗后骨痛反应属Ⅰ级者19例,Ⅱ级者18例,共37例,占90.24%;Ⅲ级者4例,占9.76%。未发现治疗后骨痛反应分级与^153Sm-EDTMP用量有明显关系。结果提示,亲骨性放射性药物^89Sr、^153Sm-EDTMP姑息治疗骨转移癌的骨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自制人尿集落刺激因子对受照小鼠存活情况,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脾结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单次^60Coγ射线6Gy照射,还是3Gy分次照射,累加剂量为9Gy,CSF大剂量组存活率、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高。2.CSF能减轻外周血白细胞的降低,促进白细胞的恢复。3.单次腹腔注射CSF的供体小鼠的骨髓输注到受照小鼠后,其脾结节数对照组明显提高,以粒细胞集落为主。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子病理和定量病理技术研究放射性核素89Sr诱导的K562癌细胞凋亡、剂量效应关系和重要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其中的表达.结果表明,K562细胞经89Sr作用达6h和24h,提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上出现典型的"阶梯状"区带,伴有"拖尾",而对照组未见"阶梯状"区带;荧光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法定量检测见89Sr作用6、9、12、24和48h后,K562细胞凋亡率、K562细胞坏死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K562细胞中bcl-2 、bax均有表达,bcl-2表达阳性细胞率82.8%,bax表达阳性细胞率44.4%, bcl-2/bax比值1.86,89Sr作用24h后的K562细胞中, bcl-2表达阳性细胞率31.4%,bax表达阳性细胞率38.2%, bcl-2/bax比值0.8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放射性核素89Sr照射K562细胞后,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并存,且89Sr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可能是通过bcl-2 表达蛋白降低,bcl-2/ bax比值下降而调控的.  相似文献   
9.
王君  郎俊彪  李刚  高谦  张军宁 《金属矿山》2019,48(9):172-178
通过有效应力理论分析及动孔压的应力应变模型推导地基震动液化的机理与判别公式,结合FLAC3D应用Finn模型进行流固耦合计算,用FISH语音编写超孔压比的计算公式,判断地震过程中的地基液化情况。根据计算得到的应力应变、孔压变化及超孔压比变化情况,分析了初期坝的浸润面变化情况,重点对考虑渗流作用的地基是否液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了不同位置的孔压、加速度、沉降位移、超孔压比等的变化情况,回归得到超孔压比与上覆岩层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上述分析对本尾矿库的安全运营提供参考依据,为后期尾矿库的建设及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基础资料,并用线性回归的方式总结出超孔压比与覆岩压力之间的关系,为快速判断尾矿库液化区域提供了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外照射诱导DNA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应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不同剂量γ射线外照射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γ射线外照射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彗星细胞百分率显增加,DNA电泳迁移,且迁移的距离与照射剂量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