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软玉猫眼的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在中国西南部新发现的一种玉石.经OM、EM、EPMA、EDX和IR的测定和分析确定它是软玉并具有猫眼效应.该矿储量大、分布广、品位高,外观色彩和亮丽程度均胜过台湾花莲的"台湾玉",是我国宝玉石矿产资源中的姣姣者.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有奇石爱好者洪先生送来一块"奇石",要求鉴定。据洪先生介绍,这块"奇石"是他在云南从采集者手中以3000元的价格购得。他还曾在朋友处看到另一块比他购得的小一些,但形状相同的同类"奇石",标价高达万元以上。因此他很想知道,这究竟是块什么样奇石?  相似文献   
3.
艳色冰洲石     
冰洲石是透明方解石的别称.大家知道,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光学材料.人们利用它的高重折率制作具有重要光学用途的"尼科尔棱镜".这使它的价格一直高高在上,一些大块优质冰洲石的每公斤售价常在万元以上. 冰洲石不仅是光学领域中的宠儿,你也许还不知道,它的某些品种也是宝石爱好者手中的珍品,成为许多宝石收藏家竞相寻觅的对象. 冰洲石虽然不像方解石那样普遍,但应该说,其自然界产量远在许多宝石之上,为什么它会成为难以寻觅的珍品呢?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它晶体结构上的缺陷.大家知道,冰洲石属于三方晶系,摩氏硬度偏低,只有3级,而且解理非常发育,极易碎裂成菱形晶块.这使它的磨制加工的难度很高,稍不小心便会前功尽弃;而低硬度又使它极易受到磨损,所以人们很难获得抛光良好,光泽锃亮的冰洲石琢型宝石.其二是它的颜色,冰洲石一般是无色的,或有淡淡的黄色调,而作为宝石,人们当然希望它的色彩绚丽、亮丽动人,因此只有那些称为艳色冰洲石的才是宝石爱好者们追逐的对象.笔者曾看到来自我国湖南的一种红色的含汞的冰洲石,那浓红的颜色十分诱人,可惜未见有用其加工制成的琢型宝石.艳色冰洲石还见有绿色、蓝色的、金黄色的等等.如美国华盛顿斯密逊博物馆就存有两颗产自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的金黄褐色冰洲石宝石,分别重75.8克拉和45.8克拉.加拿大卡尔加里狄沃团体则藏有一颗含钴的蓝色冰洲石宝石,重7.5克拉,系西班牙所产.  相似文献   
4.
有关钻石4C分级标准的几个问题张庆麟翁臻培冯大山钻石分级是钻石鉴定和钻石销售的重要依据。大家知道,最早的钻石分级是始于印度,当时人们为了区分钻石的优劣就把钻石分为布拉马(Brahma)、塞德拉(Chedr)、维西亚(Vysea)、和苏德拉(Sudra...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宝玉石报刊上,常常看到“激光处理改色”的提法。然而这种说法却是错误的,客观上并不存在任何用激光进行改色的宝玉石制品。为正视听,笔者以为有必要予以澄清。特别是对于宝玉石报刊这一类专业传媒来说,本应承担科普宣传教育的义务,更不应以讹传讹,让错误的东...  相似文献   
6.
艳钻     
张庆麟 《珠宝》1992,4(2):41-43
  相似文献   
7.
也说夜明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一颗号称全球最大的萤石质夜明珠被估价为5亿元,引起了人们沸沸扬扬的议论.这颗夜明珠真值这么多钱吗? 应该指出,古代传说中的那些神秘的夜明珠究竟是什么,人们至今尚无定论,而今天被我们称为夜明珠的是用一些能发磷光的材料磨制而成的.能发磷光的材料虽说不是十分常见,但也并非绝无仅有.它既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后者如以前流行的夜光表中所使用的夜光材料,还有最近北京华隆亚阳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庆隆夜光宝石"等等.至于前者,就有以下这些矿物的岩石会发出磷光:  相似文献   
8.
9.
享有玉石皇后之称的翡翠,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玉石.在珠宝市场上长期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一些优质的翡翠饰品,尽管动辄标以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仍不乏有买家,足见其魅力。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翻阅《中国宝玉石》2005年第四期,读周岱筝先生的《珠宝检测中遇到的几个新品种》一文,觉得需要作些补充和更正,特撰文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