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2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乡腌酸菜     
强春云 《四川烹饪》2006,(10):24-24
今年刚放暑假,便有黔东南的老同学盛情相邀前往一聚,想想假期也无甚要事,便欣然应了下来。多年不见,昔日同为清苦学子的老同学,如今已身居要职.风光得不行,这自然让依然清贫的我产生了吃大户的想法。见面不到十分钟,我便向老同学提了一大串吃住行的要求.而且特别强调,本人生来一张馋嘴,一生奉“吃”为第一要事,你千万安排妥当了。老同学挠了半天头皮,才说了些诸如苗家酸汤鱼、布依族八大碗之类的特色菜。我说,这些早都领教过了,没兴趣。最后他才一咬牙说:“到黎平去,吃腌酸菜,酸死你个馋猫”!侗族的腌酸菜我是早有耳闻的,但真吃过的却只有腌鱼,那味道至今犹存于心。“好,我就跟你去黎平!”  相似文献   
2.
贵州人喜欢把饼状食物称为“粑粑”,细数下来,贵州粑粑的种类真还挺多的。当然.有些粑粑我们今天还能见到,有的却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远去了。  相似文献   
3.
贵州阳明宴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早年曾筑室于阳明洞读书并自谓“阳明子”.故后人称其为阳明先生。王阳明于明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历任知县、巡抚、兵部尚书等职。正德三年.阳明先生因得罪了当朝权宦刘瑾,被贬至龙场驿(今贵州省修文县)任驿丞。王阳明在龙场驿任职的三年中,从万念俱灰转为静心思考,创立了“知行和一”的学说.并在贵州各地开堂讲学,从而推动了贵州哲学教育的发展。阳明先生在龙场驿的三年.亦被史书称为“龙场悟道”。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笔者与三位同事一起。历时半个多月,往返行程近四千公里,进行了一次滇西北自驾摩托车采风活动,途经云南省的楚雄、曲靖、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最后到达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我们在一路用画笔和镜头揽尽胜景的同时,也丝毫没放过享受沿途各地的民族特色美食。  相似文献   
5.
吃相的困惑     
我打小在农村长大,靠着包谷洋芋和豆汤酸菜养活,肚子里随时都有一种凶为缺少油水而产生的饥饿感。这种饥饿感直接影响到我身体的感觉器官和味觉器官,从而造就了我面对美食时那一幅贪婪的吃相。儿时我不知脸皮是怎么回事,只知道要对得起自己的肚皮。那时我总喜欢端着偌大一个碗满寨子地转悠,闻到哪家飘出香味了,我便会钻进去。由于爹妈在寨子里人缘好,所以人家对我还算客气,只要有点好吃的菜,便会往我碗里夹上一些。只是那时大家都过得比较艰难,所渭的好菜,也不过是油炒洋芋丝、油渣煮萝卜之类的,只有运气好时,才能捞上几片肥肉吃。  相似文献   
6.
砂锅,黔西北几乎家家必备。这种砂锅是用粗砂加当地所产的胶泥烧制而成的。它表面粗糙,色青灰,既透气又保温,而且传热均匀。这种粗砂锅买回来后,必须经过“挂浆”才能使用,“挂浆”——即在砂锅内壁刷上一层米浆,否则会因渗水而影响使用。因为这种砂锅属纯天然材料制成,既能保味又能保温,而且胶泥里  相似文献   
7.
贵州虽非小麦产区,却并不是面食的“盲区”.贵州的面条不算有名,没有名却不等于没有特色。 笔者所居之地乃黔西北,自然要把黔西北的面条先端出来说道:黔西北最有特色的面条首推“燃面”,何谓“燃面”?即每一碗面都要用烧热的猪油浇上,以烫香碗里的辣椒面.香葱等作料,其特点是油香浓厚.香辣适口。  相似文献   
8.
强春云 《四川烹饪》2003,(10):33-33
我的老家在黔西北乌蒙山麓的大方。这里盛产优质黄豆,可能是水质有些特别吧,用黄豆做成的臭豆干、豆豉粑、豆棒等豆制品很是有些名气。可是,在林林总总品种繁多的豆类食品中,最让我眷念的,却是那菜豆腐。小时候,由于家境不好,一年到头我们家的餐桌上很难见到荤腥。好在乡下的亲朋好友进县城时,常常带些黄豆之类的杂粮送给我们,于是,母亲便常常做些菜豆腐给我们吃。菜豆腐便宜又营养,母亲每次做一大锅,便够我们家吃上好几天。那时,用作蘸水的辣椒汁也难得用油来调制,只是把豆豉粑切两片,用火烤得喷香后,再放在木碗里,与烧煳的辣椒一起捣碎,然…  相似文献   
9.
在我的家乡贵州毕节大方县,有“一家出豆豉,十家加把米”之说(意为邻居闻到豆豉香后胃口大开,做饭时不得不多加一把米方可够吃)。大方地区民间制作豆豉必须用本地所产豆豉叶(豆豉叶为地方叫法,系一种野生植物,状如君子兰。味清香,因制作豆豉时多用于发酵,故名。)作垫箩和覆盖材料,在摄氏二十度左右的温度下连  相似文献   
10.
荞表情思     
强春云 《烹调知识》2005,(10):42-43
第一次吃荞麦记得是30年前.母亲的老家有亲戚送来一小袋杂粮,粒小壳硬还是三角形,抓着都觉得扎手。问是何物,母亲说是养麦。又问咋吃,母亲说做粑粑吃。次日我们兄妹几个果然吃到了母亲做的荞粑粑,黑黑的、款软的、香香的、甜甜的,降隐约约还有一点苦苦的,不能说十分得好.但实在是有几分得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