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7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田间条件下测定了两种氮素水平下直、弯穗型水稻品种的群体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参试的两个水稻品种群体光合速率(CAP)的生育期变化为单峰曲线,在籽粒灌浆期,直立穗型品种CAP下降幅度慢于弯曲穗型品种;增施氮肥可提高CAP,并延长其高值持续期;直立穗型品种不同叶位单叶净光合速度(PN)最大值差异不明显,增施氮肥可延缓PN高值持续期,但对提高PN影响不大,于水稻开花期及乳熟期田间高氮区群体饲喂^14CO2,测定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冠层中项部三片叶的光合速率最高,其光合量占单株总光合量的87.4%;弯曲穗品种测定结果与直立穗型品种相似。直立穗型品种抽穗后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比叶重、单株根伤流量和冠层生态条件大都优于弯曲穗型品种,这可能是直立患得患失同穗后CAP下降较缓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氮素水平对直、弯穗水稻品种植株生长、叶片衰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条件下两品种的朱粗度和叶片性状均优于低氮条件。增施氮肥能提高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延长叶绿素含量缓降期,使植株在生育后期能保持较高的绿叶面积;同时能提高剑叶的全氮含量,延长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增加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在同一氮素水平下,直立穗型品种的植株粗度、剑叶活力、籽粒灌浆速率、千粒重、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均略优于弯曲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直立穗和弯曲穗型水稻品种灌浆期部分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上3叶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弯曲穗型品种,且随生育进程叶片衰老较慢;直立穗型品种的剑叶和倒3叶SOD、ATPase活性比弯曲穗型品种的高,而POD活性则是弯曲穗型品种的高;直立穗型品种的强势粒中ATPase活性在灌浆前期高于弯曲穗型品种,而灌浆后期则低于弯曲穗型品种。直立穗型品种的强势粒和叶片中内源激素ABA的含量在灌浆前期都低于弯曲穗型品种,而灌浆后期则高于弯曲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4.
用3个水稻品种在两种行距和两种穴苗数的不同田间配置方式下,观察水稻穗颈组织性状。结果表明,颈横切面积、颈壁面积、总维管束面积3个性状。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差异,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穗颈组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对东北杂交稻与常规稻的产量形成过程和产量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杂交稻的经济系数显高于常规稻,这主要得益于杂交稻后期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移率较高。在产量结构上,杂交稻的穗粒数多、千粒重大,但穗粒数的优势主要来源于二次枝梗,这也造成了杂交稻的结实率偏低,成为限制杂交稻产量潜力发挥的瓶颈。进一步发挥杂交稻的杂种优势,需要从提高后期光合能力和提高结实率两方面人手。杂交稻与常规稻有各自适宜的栽培方式,插单苗有利于提高杂交稻的平均穗重、千粒重、结实率,并最终使产量提高;而插3苗更适于常规稻生产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以直立穗型水稻辽粳5号、辽粳454和弯曲穗型品种辽盐1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源库处理,对两种水稻品种的结实性与源库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品种间结实率差异显著,辽粳5号低于辽盐16号,辽粳454结实率最高;不同部位籽粒结实率不同,上部结实率高于中下部,一次枝梗的结实率比较稳定,中下部二次枝梗的结实率较低;减源处理后,辽粳5号结实率下降最明显,辽盐16号居中,辽粳454次之;减库处理后,辽粳5号、辽盐16号结实率最高,而辽粳454略有下降;剪去剑叶,辽盐16号、辽粳5号结实率下降明显;相反,剪去一半倒二叶和倒三叶,则有利于其结实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两种类型水稻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GA3)对穗部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喷施GA3,对穗型影响较小,但对穗部性状有显著影响;在穗分化期喷施GA3对穗长影响最大;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GA3都能相应地增加水稻株高。  相似文献   
8.
9.
沈阳89-366是偏矮秆粳稻,与粳、籼、爪哇3种类型品种杂交,F1代结实率与亲本无显著差异,具有广亲和性,与爪哇型品种杂交F1代优势性状多而强,与偏矮秆品种杂交F1代株高半矮秆,是水稻超高产杂交育种有应用前景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对生物炭研究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业化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述,重点阐述了生物炭在能源、环境、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与重要作用。认为生物炭在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固碳减排、保障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提出了以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基础的生物炭研究发展方向、建议和产业化开发与应用的技术途径。为推动生物炭工程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