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影响着生命体的微观行为,直接决定了物种的生命功能.生物大分子可视化技术,对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文中对近年来生物大分子可视化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从分子结构的空间形态定义出发,概述分子骨架、表面、空腔3种基本空间形态的概念和可视化方法;然后论述近年来大规模生物分子场景可视化技术,包括分子组装、多细节层次和GPU加速;再阐述动态分子可视分析技术,包括分子轨迹和空腔可视分析,进而介绍面向虚拟现实的生物分子可视化交互技术;最后,总结生物大分子可视化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徐锡明 《江苏陶瓷》2010,43(3):58-58,60
梅花,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赞颂的对象。就像毛泽东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如陆游的"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再如王冕的"不要源于其独特的品格和风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快速、无损地检测条斑紫菜质量的可行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条斑紫菜微生物污染程度的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对来自不同海域的紫菜样本的菌落总数进行了测定,然后采集了155组样本的原始光谱信息和菌落总数信息。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二阶导数(Second-order derivative)等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在完成最佳预处理方法筛选后,建立了基于光谱信息的非线性拟合(MLR)、支撑向量回归(SVR)、人工神经网络(ANN)、卷积神经网络(CNN)菌落总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标准正态变量变换与二阶导数的组合预处理效果最优,基于全波段下深度学习模型CNN预测效果最好(r值为0.940)。由此说明,CNN作为一种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实现针对条斑紫菜微生物品质的快速评价。  相似文献   
4.
徐锡明 《江苏陶瓷》2011,44(1):35-35
紫砂陶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独特的原料使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温润的质感。紫砂壶造型丰富、题材各异,大致归纳为:以几何形为题材的,俗  相似文献   
5.
甘薯块根膨大过程中质构特性和淀粉组分的变化对甘薯的品质和用途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3种甘薯类型和4个时期,通过质地多面分析法(TPA)和双波长碘比色法,分析其质构特性和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值(淀粉直/支比)随块根膨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薯淀粉直/支比在扦插后80天开始下降,至扦插后110天达到谷值,之后小幅回升;整体上,甘薯扦插后的天数与淀粉直/支比、内聚性和弹性呈显著负相关(r =-0.390, r= -0.367, P <0.05;r= -0.634, P <0.01);与硬度呈显著正相关(r= 0.590, P <0.01)。淀粉直/支比与块根的内聚性、弹性和咀嚼性呈显著正相关(r =0.368, P <0.05; r= 0.463, r= 0.642, P <0.01);综合分析发现,扦插后80~110天(块根膨大高峰期至膨大后期)收获的甘薯适合水果型(生食型)甘薯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支链淀粉提取和链长分布测定方法研究现状,对温水抽提法、盐类分级沉淀法、凝沉分离法、混合溶剂分离法、纤维素吸附法、电泳法和凝胶过滤层析法等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分析了高效空间排阻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HPSEC-RI)、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HPAEC-PAD)、荧光辅助糖电泳法(FAC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全波段扫描分光光度法等各种支链淀粉链长分布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讨论了今后支链淀粉测定相关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2008年,济宁二号煤矿调度室在集团公司总调度室的正确领导下,以落实公司年初制定的一个决定和三个细则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按照<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调度管理规定>文件要求,夯实了调度基础工作;按照<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文件精神,继续深化调度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规范管理,确保安全生产调度信息畅通,指挥畅通、及时、有力,开创了调度工作新局面.本文主要介绍了我矿调度室在协调全矿安全生产工作中几点好的做法,以供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感官评价小组,对烤制甘薯的风味进行感官描述分析。汇总并筛选描述词,构建烤制甘薯的风味轮。进一步通过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构建烤制甘薯感官评价方法。通过感官描述分析得到44个描述词,经过层次分析,确定烤制甘薯感官评价外观、气味、味道、口感权重比为10∶15∶50∶25。以此建立以味道、气味、口感三类感官指标为主的烤制甘薯风味轮,其中包括12种味道描述词、10种气味描述词、9种口感描述词。基于风味轮构建一套适用于普通消费者的选择适合项感官评价方法(CATA)。在此基础上,筛选具有典型差异的烤制甘薯风味轮廓的5种气味描述词、4种味道描述词和5种口感描述词,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品尝员的定量描述分析法(QD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