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李子果粒果汁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李子为原料,对李子果粒果汁饮料加工工艺进行探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工艺中的去皮处理、果胶酶用量、护色、果汁配方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确定饮料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适去皮方法为浸碱法;果胶酶浓度为200mg/L;复合护色剂最优配比为VC0.15g/100mL、柠檬酸0.20g/100mL、亚硫酸氢钠0.30g/100mL;李子果粒果汁饮料的最优配方为原汁15.0g/100mL、白砂糖9.0g/100mL、柠檬酸0.10g/100mL、果粒10.0g/100mL、XC悬浮剂0.30g/100mL,制得的饮料酸甜适宜、清爽可口。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皮克林乳液的稳定机制,降解机制,稳定性调控以及皮克林乳液在食品行业的应用。皮克林乳液的稳定机制是通过胶体颗粒吸附在油水界面上,胶体颗粒形成固体网状结构以及形成较低程度的絮凝来稳定的。皮克林乳液的降解机制分为物理降解和化学降解,包括絮凝,聚集,沉淀,奥氏熟化以及脂质氧化等现象。现今常用来调控皮克林乳液稳定性的手段包括:粒子修饰,多种物质协同稳定,调节环境因素,调节粒子浓度等手段。本文旨在为研究皮克林乳液的稳定机制,降解机制以及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从而扩大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pH驱动法将姜黄素包埋在O/W乳液中,分别探究3种乳化剂:乳清分离蛋白(WPI)、酪蛋白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变性淀粉对姜黄素乳液的影响。方法:以山茶油为油相,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制备空白乳液,利用pH驱动法制得姜黄素乳液。考察3种姜黄素乳液的粒子特性和包封率;测定不同pH值条件下姜黄素乳液粒子特性和外观变化,并通过体外消化试验考察姜黄素的生物可接受率及胃、肠道稳定性。结果:OSA变性淀粉稳定乳液具有较大的平均粒径[(327.8 ± 9.2) nm]和包封率[(81.7 ± 1.5)%],在pH 4~7范围具有良好的pH值稳定性。3种姜黄素乳液的胃、肠道稳定性无显著差异,其中OSA变性淀粉和WPI稳定乳液生物可接受率较高,分别为(43.4 ± 1.4)%,(47.1 ± 4.7)%。结论:3种乳化剂均能达到稳定乳液的效果,采用pH驱动法可将姜黄素包埋在乳液中,为设计生物活性物质载体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叶酸-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纳米脂质体,用于包埋姜黄素,得到叶酸-壳聚糖修饰的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经叶酸-壳聚糖复合物修饰后,脂质体的粒径和电位分别由(67.4±2.3)nm和(-13.81±2.75)mV变为(103.6±4.1)nm和(16.35±3.54)mV;与姜黄素纳米脂质体相比,复合物修饰的姜黄素纳米脂质体在25?℃具有更好的贮存稳定性,两者均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且复合物修饰后的脂质体在弱酸性环境中释放速率较弱碱性更快。此外,修饰前后的空白脂质体均未检测出细胞毒性,且由于叶酸-壳聚糖复合物修饰能增加姜黄素脂质体的细胞摄取量,修饰后的姜黄素脂质体的细胞毒性大于未经复合物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  相似文献   
5.
双重乳液(double emulsion,DE)是指乳液液滴中包含着更小乳液的体系,主要应用于负载功能性成分。DE通常包括三个互不相溶的相和两个油水界面,目前主要制备方法有机械搅拌、高压均质和膜乳化法。本文综述了W/O/W DE的失稳机制和改善DE稳定性的手段、在食品工业及在食品体系中的具体应用。食品级DE负载功能性成分可以起到保护、控释及强化作用。然而,较差的稳定性、高能耗的制备方法和价格昂贵的天然乳化剂阻碍了食品级DE的商业化应用。本文旨在为了解食品级DE失稳机制,提高其稳定性以及在食品体系中的具体应用提供参考,扩大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作为一种新兴的乳液体系,DE在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核桃是中国重要的木本粮油经济作物,其仁、壳、花、叶等也富含多种营养及活性成分,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文章对核桃仁、核桃青皮、核桃壳、核桃花、核桃叶等部位的营养成分、生理功能及开发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国核桃资源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成策  刘伟  戴燕  郗泽文  朱雨晴  邹立强 《食品科学》2018,39(17):281-290
赋型剂食品是指一类本身不具有生物活性,但能提高与其共同摄入活性成分功效的食物。近年来,越来越 多的活性成分被应用于食品、药品及保健品中,较低的生物利用率是制约其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随着赋型剂食品 概念的提出,通过赋型剂食品组分与结构改善活性成分生物利用率的研究日趋成为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综 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赋型剂食品组分与结构改善不同活性成分生物利用率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赋型剂食品开发研 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