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1篇
轻工业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枇杷叶富含三萜酸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研究首先建立枇杷叶高光谱信号与三萜酸含量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高光谱图像包含每个像素点的光谱信号这一独特优势,检测枇杷叶片的三萜酸分布。通过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 PLS)建立三萜酸含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采用si PLS将全光谱均匀划分11个子区间,选择1、5、6、7联合,主因子数为4 h,建立的si PLS谱区筛选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其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3.392 mg/g和3.731 mg/g,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8449和0.8223。根据si PLS模型计算叶片上所有像素点处的三萜酸含量,并通过伪彩色方法描述叶片中三萜酸含量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分析枇杷叶片三萜酸含量及叶面分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子舌及多元统计方法分析4 种发酵酸肉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滋味品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及聚类分析对经不同热处理的酸肉进行差异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酸肉或经不同加热处理后酸肉的电子舌滋味强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通过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将酸肉进行分类,聚类分析将苗族酸肉、小米酸肉及微波处理傣族酸肉聚为一类,蒸制、油炸、烤制傣族酸肉为一类,微波处理辣椒酸肉为一类,蒸制、油炸、烤制辣椒酸肉为一类;酸肉中酸、苦、涩、咸、鲜、甜6 种基本滋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水分含量是影响镇江香醋醋醅发酵的重要因素,探索醋醅中水分分布均匀性的定量描述方法,可为精确调控香醋发酵工艺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检测醋醅中水分含量的二维分布图,以水分分布图的标准差作为定量指标,首次提出醋醅水分分布均匀性的定量描述方法。首先利用醋醅高光谱图像信息结合遗传算法建立水分含量检测模型;其次提取各像素点对应的高光谱图像信息代入水分含量检测模型,快速计算出所有像素点对应的水分含量,从而描绘醋醅水分含量二维分布图;最后计算水分含量分布图的标准差,以此定量表征各像素点水分含量与所有像素点水分含量均值之间的离散程度,两者之间离散程度越小,水分分布越均匀。研究表明:高光谱图像技术定量分析醋醅水分分布均匀性是可行的,为定量描述固态发酵关键指标的分布均匀性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以冷鲜牛背最长肌为原料,采用硫酸铵盐析、超滤法对原料肉中的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进行粗分离,并研究温度、pH、金属离子对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铵饱和度65%,超滤(>50kDa)条件下,牛背最长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可得到分离与纯化。试验范围内,牛背最长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的分子量为29.0~66.4kDa,适宜温度为40℃,pH为6.0,Cu2+可明显抑制牛背最长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真空包装食品中芽孢的危害及其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解决厌氧型微生物及其芽孢对真空包装食品造成的污染问题,减少食品氧化腐败,延长产品货架期,为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 结合芽孢结构详细探讨芽孢的性质和抗性机制,揭示芽孢具有休眠特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的原因;对真空包装食品中芽孢的危害及易感染的芽孢菌进行系统概述;全面解析控制芽孢的物理、化学方法和"先萌发后杀灭"策略,并对芽孢的杀灭机制进行简要阐述.结论 芽孢是导致真空包装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研究和开发高效杀灭芽孢的新技术,对有效控制真空包装食品中的芽孢,提高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热激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芽孢内膜蛋白的影响,以25 ℃处理为空白对照,通过粒径分布、表面疏水性、紫外吸收光谱、内源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指标表征不同热激温度(37、75、95 ℃)处理20 min后芽孢内膜蛋白理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产气荚膜梭菌芽孢内膜蛋白在不同温度热激作用下存在明显差异。与空白组相比,37 ℃处理对芽孢内膜蛋白无明显影响,其蛋白粒径分布、氨基酸微环境、表面疏水性和二级结构均未发生显著变化。75 ℃热激后芽孢内膜蛋白粒径分布均一稳定,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强度显著增强,表面疏水性明显增加,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含量下降3.17%、β-折叠结构含量降低3.94%、无规卷曲比例上升8.31%;95 ℃热激后芽孢内膜蛋白结构被破环,蛋白质发生明显的聚集或变性,粒径分布向大粒径方向显著移动。结果表明,75 ℃热激可有效影响产气荚膜梭菌芽孢内膜蛋白的理化特性,热激后芽孢内膜蛋白的疏水位点暴露,氨基酸残基暴露,二级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热激对产气荚膜梭菌芽孢内膜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更进一步开发低钠肉制品,本文以西式香肠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舌探究了不同钠盐含量与味觉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建立了钠盐含量与电子舌味觉特征的相关性模型。传感器响应值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5种不同钠盐含量的西式香肠电子舌响应值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不同钠盐含量下样品的CT0(咸味)传感器响应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得出钠盐含量与五种电子舌传感器关联度大小为CT0(咸味)>CA0(酸味)>AAE(鲜味)>AE1(涩味)>C00(苦味),同时构建的钠盐含量与电子舌传感器相关性模型R2=0.918,表明钠盐含量与CT0、CA0、AAE三种传感器的关联性较好,可进一步针对钠盐含量与该三种味觉值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该研究有助于客观评价钠盐含量对味觉值的影响,以期通过钠盐含量相关性较强的关键味觉值促进对低钠肉制品的减盐技术有效开发及优化,从而推动低钠肉制品的快速研发。  相似文献   
8.
以两个部位的冷却猪肉(猪背最长肌、猪后腿肉)为主要实验原料,研究粉色光、粉紫色光、紫外光等光源对冷却猪肉色泽、氧合肌红蛋白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及菌落总数的影响,旨在选出最利于冷却猪肉保鲜的光源种类。结果表明:冷藏期间,粉色光组下冷却猪肉的色泽评分、a*值、氧合肌红蛋白含量及这三个指标的总体下降率(分别为38.64%~40.00%、10.36%~13.61%、25.88%~34.98%)均明显高于避光组、粉紫色光组和紫外光组。与避光组、粉紫色光组和紫外光组相比,粉色光源更有利于冷却猪肉肉色的稳定,且在此光源下,肉样的脂类氧化程度(TBA值总体增加率41.38%~86.57%)较其他三组更低。建议冷却猪肉在实际售卖过程中,陈列展示柜中采用粉色光源,提高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C. perfringens)芽孢的萌发特性。方法 本研究以C. perfringens芽孢为研究对象, 研究L-丙氨酸、L-谷氨酰胺、L-赖氨酸、L-天冬酰胺(L-asparagine)、氯化钾(KCl)、钙离子与2,6-吡啶二羧酸(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 DPA)的螯合物(a chelate of Ca2+ with DPA, Ca2+-DPA)、十二烷胺、L-asparagine和KCl的混合物(a mixture of L-asparagine and KCl, AK)、L-asparagine、D-葡萄糖、D-果糖和KCl的混合物(a mixture of L-asparagine, D-glucose, D-fructose and KCl, AGFK)、脑心浸液肉汤(brain heart infusion broth, BHI) 10种萌发剂对芽孢萌发的影响, 选取处理后芽孢DPA释放量、热抗损失、芽孢溶液吸光度(optical density at 600 nm, OD600)及微观图像的变化来表征芽孢萌发, 筛选出诱导C. perfringens芽孢萌发效果最好的萌发剂, 并对其浓度进一步优化。结果 AK是诱导C. perfringens芽孢萌发效果最好的萌发剂; 100 mmol/L AK与C. perfringens芽孢共孵育120 min时, C. perfringens芽孢溶液OD600下降至49.42%, 88.56%的DPA从芽孢核内释放, 1.76个log芽孢被随后的湿热处理杀灭, 在相差显微镜下由“亮相”变成“暗相”状态的芽孢数量最多; 比较不同浓度的AK诱导芽孢萌发的效果, 发现150 mmol/L AK 诱导C. perfringens芽孢萌发的效果最好, 其萌发率达63.17%。结论 AK诱导C. perfringens芽孢萌发的效果较好, 为揭示C. perfringens芽孢的萌发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同时为更高效、定向地防控肉制品中的C. perfringens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提取发酵酸肉肽,分析不同p H、温度、金属离子、食品原料、光照及模拟胃肠环境对酸肉肽OH自由基清除率、DPPH清除率、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及还原力的影响。在p H 3~11范围,酸肉肽抗氧化活性随p H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当p H=7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能力及还原力最高,分别为85.56%、93.21%、85.61%;在温度20~100℃范围,随温度升高,酸肉肽抗氧化活性先增加后降低,40℃时,OH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Fe~(2+)螯合力、还原力最高,分别为90.88%、91.64%、74.54%、72.58%;酸肉肽抗氧化活性在Cu~(2+)、Zn~(2+)离子环境中生物活性低,在K~+、Ca~(2+)离子环境生物活性保持率较高;葡萄糖及Na Cl环境对酸肉肽存在一定抑制或破坏作用;酸肉肽抗氧化活性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降低,且黑暗环境更益于酸肉肽抗氧化稳定性;模拟胃肠条件下,酸肉肽抗氧化稳定性表现为胃液消化胃肠消化。综合分析,为保持发酵酸肉肽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酸肉肽在加工储存过程中应避免强酸强碱,避免高温及铜、锌离子接触,同时避免高糖、高Na Cl,尽量避光储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