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冰淇淋是优良的益生菌载体,但其加工中的老化、凝冻和硬化等阶段性降温至冷冻的过程,会造成益生菌生理损伤,导致益生菌活力下降,功能性变差。近年,有关冰淇淋中冷冻胁迫致益生菌的损伤,冰淇淋中益生菌活性的保护,以及组学技术推动下的菌株损伤相关代谢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为研究影响冰淇淋中益生菌存活能力、菌体细胞膜特性及代谢酶活性,明确冰淇淋基质中益生菌冷冻胁迫损伤的分子机制,建立冰淇淋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益生菌的保护策略提供了可能,也为未来改善益生菌冰淇淋的功效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改善无麸质谷物食品品质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热点。本研究以玉米醇溶蛋白、玉米淀粉、沙蒿胶为原料,制备玉米醇溶蛋白基无麸质面团。采用两种乳酸引入方式,通过调节面团中乳酸和玉米醇溶蛋白的比例(L/Z比),探究乳酸对玉米醇溶蛋白基无麸质面团的流变性质和面团中玉米醇溶蛋白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面团中L/Z比的增加,会导致乳酸添加组(T面团)和乳酸预处理玉米醇溶蛋白组面团(C面团)的储能模量(G′)下降,损耗系数(tanδ)逐渐上升。乳酸引入方式的不同,会导致面团的流变性能存在差异。当L/Z比一定时,T面团的G′低于C面团,tanδ高于C面团。随面团中L/Z比增加,T面团的拉伸性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L/Z比从0:10增加到2:10时(T0~T2),T面团的拉伸性逐渐提高,面团中玉米醇溶蛋白团块状聚集减少,逐渐联结成网;T2拉伸性能最佳,面团中玉米醇溶蛋白网络质地均一,具备应用潜力;T3~T5时,面团的拉伸性逐渐下降,面团中玉米醇溶蛋白网络变弱,对淀粉颗粒包裹水平下降。C面团拉伸性较差,无法有效进行相关实验,可能与面团中未能构建起结实而连贯的蛋白质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醇溶蛋白、玉米淀粉、沙蒿胶为原料制备玉米醇溶蛋白基无麸质面团(简称Z面团),以玉米淀粉和沙蒿胶所制面团(简称NZ面团)为对照。通过调控面团中乳酸含量(L)和原料粉含量(F)的比例(简写为L/F,mL/g),比较乳酸含量对Z面团与NZ面团粉质性能的影响规律,表明玉米醇溶蛋白是影响Z面团粉质性能的关键组分。面团中L/F为2∶50的Z面团(Z2)稳定时间最长,弱化度最低,粉质质量指数最高,加工品质良好。探究在乳酸调节下,Z面团中玉米醇溶蛋白的理化性质与结构变化,发现乳酸会引起玉米醇溶蛋白的脱酰胺反应和蛋白质水解,促进α-玉米醇溶蛋白二倍体向单倍体转变,改变玉米醇溶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和二级结构组成。基于以上研究,将Z面团制为面条,考察乳酸含量对玉米醇溶蛋白基面条蒸煮品质的影响,其中Z2面条不易断条,蒸煮损失最少,质地良好。综上,适量的乳酸可改善玉米醇溶蛋白基无麸质面团粉质性能,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增加β-折叠占比,优化玉米醇溶蛋白基面条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我国主产区稻米镉污染现状的调查结果,对不同人群稻米镉暴露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为我国稻米合理膳食消费与政府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我国主产区6 249份稻米中的镉含量,分析稻米镉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基于蒙特卡洛模拟,估算稻米镉暴露的风险熵(HQ)及癌症风险指数(CR)的累积概率分布,评估食用稻米的潜在健康风险。结果 采用区域产量加权计算四个主产区稻米镉平均含量为0.166 1 mg/kg,超标率为25.99%,其中华中地区稻米样品镉超标率最高为56.64%;分析表明,东北地区稻米镉暴露水平较低,不存在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其他地区处于HQ>1非致癌危害风险水平的人群概率范围分别为成人0.06%~7.12%、儿童0.15%~11.44%,处于CR>10-4致癌危害风险水平的人群概率范围分别为成人0.16%~72.55%、儿童0.26%~77.93%,其中华中地区稻米镉暴露导致的健康风险最高。结论 我国居民存在一定的稻米镉暴露健康风险,华中地区稻米镉暴露的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水平较高,儿童较成人受到的稻米镉暴露风险更高,提示重点区域和儿童的稻米镉暴露情况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研究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nidin 3-O-glucoside,C3G)与α-酪蛋白、β-酪蛋白、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3G对上述四种乳蛋白都产生了荧光静态猝灭作用,在溶液中C3G与乳蛋白相互结合摩尔比约为1:1,且由热力学参数判定C3G与α-酪蛋白结合的分子间作用力为氢键与范德华力,而与β-酪蛋白、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结合主要靠静电引力。通过比较C3G与α-酪蛋白、β-酪蛋白、乳清蛋白和β-乳球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率(84%、74%、77%、75%);温度分别为298、318、338 K时的结合常数(423.448、362.994、28.655×104 L/mol;9.524、8.056、8.308×104 L/mol;9.262、6.940、7.889×104 L/mol;30.440、11.830、17.262×104 L/mol);结合距离(2.17、2.66、2.18、2.19 nm),由此得出α-酪蛋白与C3G结合最紧密。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显示,C3G的加入使得α-酪蛋白的α-螺旋增加,β-折叠和转角降低;β-酪蛋白的α-螺旋、β-折叠和转角均增加;乳清蛋白的α-螺旋、β-折叠和转角均无明显变化;β-乳球蛋白的α-螺旋降低,β-折叠和转角增加。C3G对四种乳蛋白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可以使其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检测烘焙类食品中的叶黄素酯以及筛选无乙醚的萃取溶剂,本文对烘焙产品中的叶黄素酯皂化时间、KOH浓度以及不同萃取溶剂的萃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检测烘焙食品中叶黄素酯的皂化最优条件为:2 g样品(面糊/面团),0.2 g BHT,10 mL无水乙醇,10 mL 60 g/100 mL KOH水溶液,室温振荡3 h。萃取溶剂环己烷:正己烷:乙酸乙酯=1:2:2为最佳萃取剂,回收率为94.31%~103.83%,精密度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表明该方法适合于烘焙类食品中叶黄素酯的提取及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稻谷镉的X射线荧光光谱测定, 建立糙米、精米镉的快速定量识别模型, 简化入仓稻谷重金属检测的砻谷、碾米等预处理步骤。方法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一一对应分析26组稻谷-糙米-精米样品中镉含量。根据线性、对数、逆、二次、三次、幂、指数等函数关系分别拟合稻谷-糙米、稻谷-精米、糙米-精米镉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采用另外4组样品对决定系数(r2)大于0.95的模型准确性进行验证, 根据决定系数、误差值等筛选最优拟合模型。结果 稻谷-糙米-精米镉含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在此基础上建立的3个可食用米镉含量快速识别模型分别为: 稻谷-糙米三次函数回归模型Y=0.0131+0.7178X+0.5722X2-0.3492X3 (R2=0.9859); 稻谷-精米三次函数回归模型Y=0.0284+0.3779X+1.5500X2-1.2046X3 (r2=0.9855); 糙米-精米幂函数回归模型Y=0.9412×X1.0233 (r2=0.9902), 三个模型预测结果的绝对误差分别为8.91%、8.57%和10.24%。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稻米镉含量相互预测性能, 该法有望简化稻谷镉检测前的砻谷、碾米等预处理流程, 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