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异尖线虫为蛔目异尖科线虫,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海洋动物的寄生虫,为国家禁止入境的二类动物寄生虫。人类异尖线虫病是因为食入了含活异尖科第三期幼虫的海鱼和海产软体动物而引起。近些年随着生鲜海产品消费量的增多,我国人民感染异尖线虫病的可能性不断加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总结了异尖线虫在海产品中的分布情况及致病性,并重点就目前海产品中异尖线虫的检测技术以及危害控制技术,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李宗妍  曹立民  林洪  隋建新 《食品科学》2009,30(10):231-235
采用过碘酸钠氧化法合成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恩诺沙星抗体,建立一步式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技术,并以鳗鱼为样本进行了恩诺沙星残留的加标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酶标记抗体效价达到10000 以上,与同族其他药物及族外药物没有显著的交叉反应;所建立的一步式ELISA 法检测限约为10μg/kg。在10~40μg/kg 浓度范围内,加标鳗鱼样本中恩诺沙星的检测回收率在70% 以上,相对平均偏差小于6%,检测时间缩短到2h 以内,约为传统两步式ELISA 法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产品中的恩诺沙星残留,进行了样本添加顺序、竞争反应孵育时间以及洗涤时间的简化和优化.结果表明,顺序饱和法和平衡饱和法b为较好的竞争反应方式,其反应时间可以分别缩短至30、60min;酶标板的单次洗涤时间则可以缩短为3min,重复3次进行.根据简化结果分别建立了2种改进后的检测方法,并以鳗为样本进行了加标检测实验,结果表明,10~200μg/kg添加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65.36%~107.63%,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5%,检测时间缩短至1.5h以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