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翡翠作为装饰品,美化了人们的生活.高档翡翠因其美丽、稀少及不可再生等特点而成为保值与增值的投资对象之一。而水沫子(实为钠长石玉)及石英岩玉的毛料、半成品及成品在玉器市场的广泛出现,让众多业内人士及消费者真假难辨,蒙受经济损失。因此.对仿冒品的研究及其与冰种翡翠的鉴别则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宝玉石鉴定及研究中,宝玉石相对密度值是宝玉石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现在常用的宝玉石相对密度测量方法——静水称重法,其步骤相对复杂,测量时间较长,不适用于实验室中的批量测量.所以,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宝玉石相对密度值测量方法,该方法对静水称重法的原理公式重新进行了推导,基于推导公式对静水称重法进行了改进,使所需测量数据可以一步得出,并通过电脑进行公式运算,节省了测量过程和人为运算,可以更加快速准确测量出宝玉石相对密度值,对该方法与静水称重法进行了实验对比,数据显示两者结果一致,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金丝玉"在新疆珠宝玉石市场上特别常见,尤其在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的珠宝批发市场上更是随处可见。就全国珠宝玉石市场而言,新疆珠宝玉石市场具有独自的优势和特点,其中和田玉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再者石英岩玉(金丝玉)也占有其稳固的一席之地,并且拥有多样的独特称谓,例如:戈壁玉、金丝玉、额河彩玉等。为规范新疆珠宝玉石行业,使其健康有序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3年9月10日发布了关于金丝玉的地方标准(DB/T3442-2013),并于2013年10月10日实施。在市场及日常检  相似文献   
4.
和田玉作为中华民族玉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价值非常高,影响因素也非常多。本文主要从和田玉料的真伪鉴定与分类、质量好坏、设计加工、实用性与时间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品牌价值和个人喜好等诸多方面,对和田玉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李新岭  魏薇 《中国宝石》2007,16(2):47-50
和田玉又称软玉、闪石玉,英文名称Nephrite或Hetian Yu。因新疆和田地区产出最多,开发利用史最久,所以人们常称为“和田玉”。  相似文献   
6.
近来提拉法合成刚玉晶体可重达近百公斤。先进合成工艺生产出的无色刚玉内几乎不见弧形生长纹和拉长气泡。该合成品可以加工成刻面宝石,但目前还没有进入珠宝市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大批量的该合成品或相似品出现。通过对该类合成无色蓝宝石和天然浅色蓝宝石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二者的常规宝石学特征、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特征相似,难以区分。但包裹体特征观察很有效,天然浅色者几乎都有晶体包裹体、愈合气液包裹体等,而合成者几乎无任何包裹体。当天然无色蓝宝石无瑕时,区分有难度,需要运用其它测试方法。红外吸收光谱和DiamondviewTM可以用来鉴定二者,阴极发光显示微弱的鉴别特征,可作为辅助鉴定依据。市场交易需要警惕合成无色刚玉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和田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殷商时代的帝王贵族用玉到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的用料,中国的玉文化传承有7000余年,以各种形式融入人们生活,历久不衰。和田玉属于名贵玉石的一种,具有悠远的历史文化价值,其矿物学名称为软玉,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其次为阳起石。目前,市场上所见的和田玉产地主要集中于我国的新疆昆仑山和青海格尔木、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韩国春川以及我国贵州罗甸等地区,前三者为最重要的和田玉产地。这五个产地的和田玉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因而文章重点研究这些产地和田玉的感官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 前言《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的研制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和田玉产业的发展,促使和田玉的开采、加工、销售、检测、科研、教学和评估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为和田玉的价值评估、社会监督检验和打假执法行动提供技术依据。 1 标准研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研制工作自2004年开展以来,由于"和田玉"的命名争论问题至今无法得到统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玉石的推崇和玉器收藏的助推,加之和田玉的资源稀缺及利益驱使,促使和田玉价格飞涨。和田玉的人工染色是非常古老的工艺,只要存在着对玉颜色的追求,就存在着人工染色的可能。最初的人工染色仅是追求玉器的美感,随着俏色玉器的价格攀升,玉染色便成为作假的重要手段。一般来看,和田玉的本色是较易识别的,主要有白、青、黑、黄、绿等颜色,而在玉器鉴别时,往往遇到人工染色、沁色及和田玉本色相互类似的现象,非常难以识别,这就需要识玉者认真进行分辨。  相似文献   
10.
和田玉美丽稀少,人们对和田玉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和田玉籽料,由于其储量有限,导致价格也越涨越高,因此市场上出现的和田玉籽料仿制品也越来越多.文章通过和田玉籽料的外部特征与仿和田玉籽料的对比,揭示了仿和田玉籽料的方法--染色处理、做假皮子和滚料磨圆;提出了从外形、颜色、光泽、裂痕、硬度和韧性等特征以及仪器测试方面来判断和田玉籽料与仿制品之间的区别和差异,以达到鉴定和田玉籽料真伪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