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旨在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测定鸡血清中视黄醇和α-生育酚浓度的方法.试验将100μL无水乙醇和0.7 mL己烷加入100μL血清中,混合物振荡离心,用氮气干燥己烷,再用甲醇溶解的方法进行测定.试验用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5μm),用甲醇:水(98:2)作为流动相,在波长325 nm和285 nm下分别检测视黄醇和α-生育酚.结果表明,视黄醇在0.025~2.0μ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r2=0.999 9),而α-生育酚在0.5~2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9 6);视黄醇和α-生育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5%和93.3%.利用本方法选择不同波长同时测定鸡血清中视黄醇及α-生育酚的含量,方法快速、灵敏、准确,样品处理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豆粕粉碎粒度对肉鸡颗粒饲料质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直径1.5、2.0、2.5mm的3种规格的筛片对豆粕进行粉碎,得到豆粕的质量几何平均粒度分别为505.34、637.32、716.80μm,然后制成肉鸡颗粒料,比较颗粒料间的质量,分析粉碎和制粒过程中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电耗,并且进行代谢试验研究粒度对营养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选用1.5mm直径筛片粉碎豆粕生产的颗粒料硬度和稳定度(PDI)均高于(P<0.05)2.0mm和2.5mm直径组,但含粉率没有差异(P>0.05).1.5mm筛片进行粉碎豆粕的单位产量电耗明显高于2,0mm和2.5mm直径组(P<0.05),但制粒的单位产量电耗2.5mm组最低,2.0mm筛片组综合生产成本最低.1.5mm和2.0mm筛片组CP的代谢率显著高于2.5mm筛片组(P<0.05).豆粕粉碎粒度对肉鸡的OM、DM、GE代谢率和代谢能(ME)均没有影响(P>0.05).孔径为2.0mm的筛片为生产粒径为3.2mm的肉鸡颗粒料的最佳筛片筛孔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体外酶活检测的方法,针对不同料型、存放时间和饲料制粒的加工过程导致的酶活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料型极显著影响木聚糖酶的活性(P<0.01),在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全价饲料中24h木聚糖酶的剩余活性分别为:15.41%、23.22%和26.97%,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木聚糖酶的活性逐渐降低(P<0.01),存放45d后木聚糖酶在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全价饲料中的活性又可降低42.83%、31.93%和19.85%。加工过程极显著影响嗜热毛壳菌纤维酶中木聚糖酶的活性(P<0.01),经过混合、调质、制粒和冷却工艺后,木聚糖酶的活性分别降至56.68%、32.48%、24.00%和27.42%。  相似文献   
4.
分别选择10日龄和30日龄AA肉仔鸡各144只,均随机分成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采用粉料和颗粒2种料型,每个料型4个粉碎粒度梯度(378、430、516、590μm),利用传统全收粪法,研究制粒与粉碎粒度对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肉鸡18~21日龄时,粉料的养分和能量利用率高于颗粒饲料,饲喂粉料时,养分利用率随粉碎粒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P0.05),饲喂颗粒料时,养分利用率随粉碎粒度的增大反而线性降低(P0.05)。2种料型对粒度变化出现了相反的效应。肉鸡38~41日龄时,颗粒饲料养分和能量的利用率高于粉料,不同粉碎粒度不再影响肉大鸡日粮的养分利用率(P0.05)。结论:料型和肉鸡日龄会影响原料粉碎粒度对养分利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锤片式粉碎机筛孔直径对玉米和小麦粉碎粒度、生产效率和颗粒饲料品质的影响。采用工厂实际生产条件下的锤片式粉碎机,选用2.5、3.0和3.2mm孔径的筛片,对玉米和小麦进行粉碎,测定并计算几何平均粒径,混合制粒后,评价颗粒料的品质,统计粉碎过程中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电耗。试验结果表明:筛孔直径显著影响玉米和小麦几何平均粒径(P0.05),且与筛孔直径存在线性相关(P0.05);筛孔直径显著影响玉米和小麦的粉碎生产效率及电耗(P0.05),显著影响颗粒饲料混合均匀度、硬度及含粉率(P0.05)。  相似文献   
6.
选用(21±2)日龄PIC五元杂交配套系断奶仔猪240头,进行了益生素和低聚木糖对仔猪肠道形态学影响的研究.试验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仔猪.试验Ⅰ组为正对照组,试验Ⅱ为负对照组,营养水平参照PIC猪营养需要设计,负对照在降低正对照组中鱼粉与乳清粉含量的条件下适当增加豆粕的含量,保证负对照组与正对照组蛋白及能量水平一致.试验Ⅲ和Ⅳ为试验组,分别在负对照的基础上添加益生素350 g/T、低聚木糖200 g/T.试验基础日粮由玉米、豆粕、乳清粉、鱼粉等常规原料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益生素和低聚木糖能显著降低仔猪的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仔猪空肠绒毛长度(P<0.05),对仔猪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长度影响不明显;日粮中添加益生素能显著缩短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隐窝深度(P<0.05);添加低聚木糖有缩短仔猪回肠隐窝深度的趋势;仔猪日粮添加益生素和低聚木糖能显著提高仔猪十二指肠和空肠绒腺比(P<0.05),对仔猪回肠绒腺比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选择(28±1)日龄、平均体重为(8.84 ±0.21)kg的健康三元(斯格×长×大)杂交断奶仔猪(公母各半)18头,研究1 mg/kg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污染饲粮对断奶仔猪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和IL-2产量的影响,同时评价改性蒙脱石的脱毒效应.将试验仔猪按照体重随机分为3个处理(公母各半),仔猪采用试验笼单独饲养.试验处理为:Contr.=基础饲粮;ZEA+CZ0=基础饲粮+1 mg/kg ZEA;ZEA+ CZ4=基础饲粮+1 mg/kg ZEA+4g/kg改性蒙脱石.预饲期7d,正式期2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 mg/kg ZEA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脾脏相对重量、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率以及IL-2产量(P<0.05).2)1 mg/kg的ZEA处理饲粮添加4 g/kg改性蒙脱石能够显著改善ZEA诱导的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值率以及IL-2的改变(P<0.05).结果揭示,1 mg/kg的ZEA足以影响断奶仔猪脾脏的生长发育及其细胞免疫功能,添加4 g/kg改性蒙脱石具有显著的脱毒效应,以上结果对指导动物生产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别选择10日龄和30 日龄AA肉仔鸡各144只,均随机分成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鸡。采用粉料和颗粒两种料型,每个料型4个粉碎粒度梯度(378、430、516、590, μm),利用传统全收粪尿法,研究制粒与粉碎粒度对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肉鸡18-21日龄时,粉料的养分和能量利用率高于颗粒饲料,饲喂粉料时,养分利用率随粉碎粒度(378, 430, 516, 590, μm)的增大而线性增大(P < 0.05),饲喂颗粒料时,养分利用率随粉碎粒度的增大反而线性降低(P < 0.05)。两种料型对粒度变化出现了相反的效应。肉鸡38-41日龄时,颗粒饲料养分和能量的利用率高于粉料,不同粉碎粒度不再影响肉大鸡日粮的养分利用率(P > 0.05)。结论:料型和肉鸡日龄会影响原料粉碎粒度对养分利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甜菜碱代替蛋氨酸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1 80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0只鸡,试验持续6周.6个处理组分别为Ⅰ组即对照组,按标准添加肉鸡需要的蛋氨酸,Ⅱ、Ⅲ组为甜菜碱分别代替15%、25%总蛋氨酸组,Ⅳ、Ⅴ组分别为总蛋氨酸减少15%、25%且不添加甜菜碱组,Ⅵ组为甜菜碱代替全部添加的蛋氨酸组,甜菜碱均以1:2的比例代替蛋氨酸.结果表明,除Ⅵ组外,各组肉鸡生长性能相近(P>0.05),25%蛋氨酸替代组GH和IGF-Ⅰ分泌量最高,尤其IGF-Ⅰ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此外,15%、25%总蛋氨酸替代组,有提高胸肌重、胸肌率,胸肌和肝脏中粗蛋白含量和血清总蛋白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尿酸含量和肌酸激酶活性的趋势.根据试验结果,甜菜碱可以1:2的比例代替肉鸡日粮25%总蛋氨酸,既有利于肉鸡生长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仔猪颗粒料中豆粕最适粉碎粒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生产条件下不同豆粕粉碎粒度对颗粒饲料的质量、生产效率、能耗和仔猪消化率的影响,确定豆粕在仔猪颗粒料生产中最适粉碎粒度.试验选用筛孔孔径为1.0、1.5、1.5+2.0、2.0 mm的筛片组合对豆粕进行粉碎获得粒度为450、540、683、827 μm的豆粕,然后经过混合制粒.评价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料的质量,分析粉碎和制粒过程中生产效率和单位产量电耗,并进行仔猪消化试验研究粒度对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粒度提高,混合均匀度(CV值)呈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增高(P<0.05),粒度为450 μm和540 μm时饲料混合均匀度最好;粒度的提高显著的降低了颗粒料的硬度和稳定度(PDI)(P<0.05),但对颗粒料的含粉率无影响(P>0.05);随豆粕粉碎粒度的增加,各粒度组之间粉碎过程生产效率显著提高(P<0.05),粉碎单位产量电耗明显降低,但对于制粒过程却没有影响(P>0.05);粒度对颗粒料的干物质消化率、有机物质消化率均无影响(P>0.05),但对蛋白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影响明显(P<0.05).因此,540 μm为仔猪颗粒料中豆粕的最适粉碎粒度,即1.5 mm筛孔孔径为粉碎豆粕的最佳筛片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