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酶法是在水代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提取植物油脂新技术。水酶法主要利用生物酶的酶解作用促进植物油脂的游离,与传统压榨法、有机溶剂浸出法及超临界萃取法等相比,其工艺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低,无高温处理及有机溶剂残留,油脂品质更好。因此,水酶法是一种"绿色、安全、营养"的提油新技术。本文介绍了水酶法提取植物油脂的技术原理及工艺特点,生物酶的选择与生物酶在水酶法提油中的应用现状,比较了水酶法与其他传统方法制备的植物油脂的品质;并重点讨论了水酶法提取植物油脂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即: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乳化液的形成机制及破乳技术;同时,针对水酶法提油技术存在的用酶量大、成本较高及废水处理等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张玮  杨建远  范亚苇  邓泽元 《食品科学》2015,36(23):209-214
研究考察了粗壮脉纹孢菌固态发酵豆皮酒糟培养基产纤维素酶的最优培养基组成,并用气相色谱法对该发酵条件下豆皮纤维素降解所产的可发酵糖进行定性检测。结果表明:产纤维素酶的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豆皮64%、酒糟34%、(NH4)2SO4 2%,在此培养基中粗壮脉纹孢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酶活力为2.83 IU/g,较优化前的1.17 IU/g提高了141.88%,还原糖产量为18.01 g/100 g,较优化前9.91 g/100 g提高了81.74%。获得的可发酵糖的单糖组成主要为葡萄糖和木糖。  相似文献   
3.
茶油是我国特有的高端木本食用植物油。本文分析了茶油品质特点与茶油的主要掺伪方式,总结现有相关标准中对茶油真实性的要求。从茶油及其他异质油的理化特性与特征成分出发,重点总结了基于理化参数的分析技术、色谱与质谱技术以及光谱学技术3个用于茶油掺伪检测技术的特点与局限性。说明了基于多个理化参数集合并结合算法模型、筛选茶油特异性成分、扩大样品的光谱数据库对茶油掺伪检测方法构建的重要性,并提出采用多指标逐步判别分析是实现茶油掺伪实际检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话题,因为它的概念是随着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已成为IT投资的重点。办公自动化系统必须突破原有的框框,增加新的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容,才能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5.
以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楼梯草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楼梯草总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51%、液料比20∶1(m L∶g)、提取时间50 min、温度85℃、提取2次,优化条件下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实际提取率为1.405%。楼梯草叶、茎中的提取率分别为3.048%、0.516%。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的建筑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建筑质量的堪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场所有了更高的需求,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如何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阐述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控制因素,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深刻探讨与阐述。  相似文献   
7.
油茶籽油是世界上四大木本食用油之一,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菌、抗炎、保肝、抗氧化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等重要保健功效。随着中国油茶种植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势必进一步推动更为绿色、高效的茶油加工新技术的发展。文章综述了压榨法、有机溶剂浸出法、临界流体萃取法、水代法及水酶法等茶油提取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比较了各种提油技术的优、缺点,旨在为加快研究"安全、营养、经济"的茶油提取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建远 《化工机械》2014,(2):260-261
从正圆柱螺旋面的结构特点入手,分析正圆柱螺旋叶轴向开孔的难点,提出了外部整体定位的开孔方案,并最终获得了合格的产品。  相似文献   
9.
压力管式分布器与筒体焊接时,其固定连接件由横向组焊改为纵向组焊,有利于增加塔器内的流通面积。简化连接件形状,不但使其易于加工,安装简单,而且还消除了普通压力管式分布器存在的安装方式的局限。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原生质体介导的粗壮脉纹孢菌遗传转化系统,本研究主要考察了复合酶解液、菌龄及酶解时间对粗壮脉纹胞菌原生质体生成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粗壮脉纹胞菌孢子悬液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dextrose agar,PDA)液体培养基中,30 ℃条件下摇床培养10 h的菌丝,采用0.5 g/100 mL蜗牛酶+0.5 g/100 mL溶壁酶+1 g/100 mL纤维素酶的复合酶解液、30 ℃条件下酶解10 h,粗壮脉纹胞菌原生质体生成及再生最为适合。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生成数可达4.53×106 个,38#再生培养基中的再生数可达1.41×106 个,再生率达31.71%,聚乙二醇介导PAKHB载体转化NC原生质体,每微克质粒可获得8 个以上的转化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