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3篇
轻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考察国产异丁司特缓释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12 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口服单剂量日本产异丁司特缓释胶囊20 mg、国产异丁司特缓释胶囊20 mg、异丁司特原料药10mg,交叉自身对照。于服药后取静脉血,用HPLC 法测定血清异丁司特浓度。结果 三种制剂的Cm ax 分别为(54.9±9.7)、(60.7±9.1)、(62.2±11.5)μg · L-1,tmax分别为(3.8±0.8)、(3.9±0.8)、(1.75±0.34)h,t1/2(ke)为(11.5±1.4)、(12.1±1.0)、(3.5±0.5)h,AUC(0~t)为(618.1±57.7)、(588.2±66.6)、(233.0±46.4)μg ·h·L-1。以日本杏林公司产品作为参比制剂,国产异丁司特缓释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5.6±11.0)%。结论 经双向单侧t检验,国产和进口缓释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与原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及剂量的蝙蝠葛碱(Dau)在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拉丁方设计对5 只犬进行静注、灌胃2 种给药途径及5 个剂量的实验,用HPLC-UV法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犬静注Dau 6 mg·kg-1后,药物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线性动力学消除过程,t1/2(α)6~12min,K12>K21,t1/2(β)(2.7±0.4)h,Vd11.18L·kg-1。Dau灌胃给药后各犬C-T 曲线呈显著双峰现象,各剂量组tpeak(1)为(0.8±0.6)~(1.2±0.5)h,tpeak(2)为(5.2±3.2)~(6.5±1.9)h,Cmax(2)一般小于相应的Cmax(1)。在12.5~25 mg·kg-1范围Dau呈线性消除,两者t1/2(el)、CL、AUC/X0等重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UC随给药剂量成比例上升;在50mg·kg-1以上剂量时,药物消除呈非线性,t1/2(el)、CL、AUC/X0等重要参数显著改变(P<0.05),AUC超比例增加。结论 灌胃给药后,Dau在犬体内广泛分布并从血液中迅速清除。在50mg·kg-1以下剂量时,最大血药浓度、AUC剂量依赖性增加,药物消除呈线性特征,超过此剂量,药物t1/2(el)、CL明显延长,提示大剂量下药物消除存在饱和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ASPEN PLUS的生物质气化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SPENPLUS软件,对生物质气化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运用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原理,结合RGibbs模块和RYield模块,构建了生物质气化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稻壳在流化床中的气化过程进行模拟,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模拟分析了不同气化温度和空气当量比对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的气化温度对产气率影响不大;随着空气当量比的增大,气化温度增加,热值减小,产气总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由食源性病原体污染食物导致中毒或死亡事件在全球频发,食源性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亟需开发快速、准确且灵敏的食源性病原体检测方法用于日常的食源疫情监测和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金纳米粒子凭借其小尺寸、表面积大、高反应活性及易于与其他传统检测方法相结合等优势成为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了金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制备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基于金纳米粒子的免疫标记技术在食源性病原体检测方面的应用,主要涉及免疫层析技术、比色法、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探针技术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临床样本或食物中的食源性病原体检测快速化、准确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健康息息相关,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食品污染问题,现已发现的食品污染物种类繁多,但危害不一。快速、灵敏、准确地检出食品污染物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应用纳米金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特点,可满足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要求。本文就纳米金在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纳米金更广泛的研究及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