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轻工业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为优化超高压处理对香蕉果肉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残存率,首先研究压力、温度和保压时间对香蕉果肉PPO 和POD 的酶活残存率的影响,然后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香蕉果肉PPO 和POD 的酶活残存率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分别为压力>温度>保压时间和温度>压力>保压时间;超高压处理香蕉果肉PPO 和POD 的酶活残存率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480MPa、温度55℃、保压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PPO 和POD 的酶活残存率分别为0.90% 和3.26%。  相似文献   
2.
低值单枞茶中茶多酚提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低值单枞茶中茶多酚的提取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热水浸提法、复合酶法、超高压法、复合酶结合乙醇提取法及复合酶辅助超高压提取法对低值单枞茶叶中的茶多酚进行提取,分析比较各提取液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组分和抗氧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复合酶辅助超高压提取法提取茶多酚的得率最高达31.07%,其粗提液中抗氧化活性成分明显高于其它提取液,且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茶渣的挤压膨化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挤压膨化对茶渣进行改性,以产品容重为指标,并结合产品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变化来优化工艺,改善茶渣口感,为茶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一种的技术方法.最佳挤压工艺条件为:挤压温度145℃,喂料速度27 r/min,螺杆转速259 r/min,水分含量为14%,当物料配方采用10%的茶渣粉与90%的谷物淀粉混合时,所得产品容重较小,即膨化度较大,产品有较好的酥脆性,同时又保留了茶香味,且产品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10.11%和15.56%.  相似文献   
4.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茵是一种常见的、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常常会导致产品腐败和传染疾病,且易形成生物被膜,对食品工业有现时和潜在的危害.从浮游态与生物被膜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茵的差异及特点出发,就其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原因及相应的控制方法与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利用液-液萃取法提取香蕉果酒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图谱鉴定出176个峰,38种香气物质,并利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出一些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中酯类和醇类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香蕉天然抗性淀粉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求天然抗性淀粉最佳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对抗性淀粉的多种测定方法进行筛选,选出其中3种方法,以抗性淀粉的含量为指标,进行体外实验和比较分析。结果:McCleary法检测到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稳定性最好。结论:测量天然抗性淀粉含量的体外测定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体内实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茶多酚的超高压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X1)保压时间(X2)及作用压力(X3)为自变量,茶多酚提取得率(Y1)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 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茶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保压时间1.5 min和作用压力300 MPa。在该条件下茶多酚提取得率的预测值为31.07%,验证值为30.87%,误差为2.59%。预测模型的标准回归方程为Y1=776.3561-1.3356X1+123.093X2+163.7406X3-274.2023X1X1-145.2251X2X2。  相似文献   
8.
香蕉皮膳食纤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对香蕉皮膳食纤维的含量、提取、理化性质及改性、生理功能和利用现状等进行综述.旨在提高香蕉加工的经济效益,使得香蕉皮变废为宝,避免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较好的定性观测方法,本文分别比较研究了银染法、结晶紫染色法、扫描电镜法等三种不同方法定性观察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均可定性观察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银染法、结晶紫染色法均可快速检出,且均简单实用,容易掌握,便于推广应用;扫描电镜法耗时较长且费用较高,但可清晰地观察到被膜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