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在临床工作中非斜视性视疲劳患者的双眼视功能,了解视疲劳患者中隐斜及调节功能的情况,为进行视觉训练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2008年7月~11月非斜视性视疲劳患者34例,进行双眼屈光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Morgan标准值进行分析,34例非斜视性视疲劳患者中,远水平隐斜异常23例(67.65%),其中外隐斜患者10例(29.41%),内隐斜患者13例(38.24%);近水平隐斜异常20例(58.82%),其中外隐斜患者12例(35.29%),内隐斜患者8例(23.53%)。92.65%患者单眼调节灵敏度异常,85.30%患者双眼调节灵敏度异常;48.53%患者单眼调节幅度低于其年龄段平均值;负相对调节异常比例(38.24%)明显高于正相对调节异常比例(2.90%),14.71%患者调节反应(BCC)异常。结论:视疲劳患者单眼调节灵敏度及双眼调节灵敏度明显降低,临床工作中不能忽略单/双眼调节灵敏度检查,在明确诊断视疲劳前应综合分析双眼视功能各个参数而不是分析某单一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视疲劳调查问卷与年龄、视力矫正情况、眼压、用眼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在2016查体的诸多小学中,随机抽取5、6年级共3个班115人,1年级3个班共97人,分别给予测裸眼或矫正视力、电脑验光仪验光、非接触式眼压计测眼压并填写学生用眼情况调查问卷、视疲劳症状调查问卷,应用SPSS 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首先,两组之间视疲劳问卷得分高年级大于等于16分的占15.7%,其平均分为9±0.870,低年级的分数大于等于16分占33.0%,其平均分为13±0.755,两组视疲劳问卷(P0.01)差异显著,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年级组视疲劳问卷和眼与书本的距离、看电视时间(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和视力状态、读写姿势、玩手机、在弱光下读写户外活动(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与眼压、使用电脑、在强光下读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低年级组与读写姿势、使用电脑时间(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和眼与书本的距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视力、眼压、看电视、玩手机时间、在强弱光下读写、户外活动(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低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学习任务相对轻松,但低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更易引起视疲劳,视疲劳主要与读写姿势、眼与书本的距离、使用电子产品密切相关。低年级学生课余时间玩电脑,而高年级学生家长多为孩子配备手机,手机使用时间增加,也是引起视疲劳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