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2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腊月初八吃腊八粥 苏州西园戒幢律寺内,挺着大肚子、笑嘻嘻,身背红布袋的佛像,人们叫他布袋和尚。传说他就是“腊八粥”的创始人。 很久以前,他来到苏州西园,每天在斋堂打杂,发现有食物被抛落,都要捡起来放入布袋,三年内他收集了许许多多粮食。  相似文献   
2.
沙佩智 《美食》2015,(Z1):128-129,124
苏州织造官府菜,是由苏州织造府选聘苏州官府名厨及集民、绅、寺、肆诸菜之长,按传统制作技艺精心烹制的系列菜品,它将苏州菜的制作技艺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苏州菜的代表和精华。苏州谚语曰:"三辈子做官,学会吃喝穿。"官府是最讲究吃喝,也是最有条件讲究吃喝的地方。历朝历代,苏州官府林立。官场酬酢纷繁,你来我往,每个官府都从社会各界搜罗高厨,刻意求胜,奢华精丽,珍馐迭出。苏州织造府作为宫廷重要的派出机构,迎来送往,交际频繁,宴饮不断。特别是康熙、乾隆皇帝的  相似文献   
3.
农历的六月,天气炎热,饭菜难咽,许多人家喜爱喝粥,既顺咽易食,又可补充体内水分。喝粥的佐料在特别讲究之家是"虾籽鲞鱼"。这虾籽鲞鱼不是在菜场买的,而都是在苏州有名的糖食店内有出售,因为这是一道十分名贵的佐料。  相似文献   
4.
金秋风俗     
八月二十四吃糍毛团糍毛团 是在糯米团子外面滚一层糯米上笼蒸制而成。现在糍毛团是江南很平常的点心,但在吃糍毛团时很少有人会想到,此物与中国妇女缠小脚有关。  相似文献   
5.
冬至食俗     
吃红豆粥 冬至日吃红豆粥的习俗,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已经有了,据说是为了预防瘟疫。南北朝时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共工氏有不才子,以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小豆,故冬至作粥以禳之。”  相似文献   
6.
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代晋国的贤臣介之推。介之推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时,跟随其左右,在流亡中曾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充饥。后重耳重返晋国,即位为晋文公。他  相似文献   
7.
沙佩智 《美食》2016,(4):90-91
正许多苏州人,或者吃贯了苏州菜的人会说这样一句话,"吃来吃去还是苏州菜好吃!"其中也包括贝聿铭大师。这是您的一种感觉,您能让别人信服吗?别人却说:"你们苏州菜是甜的。"一个"甜"字就把苏州菜乏了。怎么讲清这个问题?也是我长期所困惑的问题,因为可能我们的一些苏州市领导也这么认为。苏州的有识之士都感到要保护苏州菜,但是我们的市领导没有这样的感觉,其他地方都成立了菜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沙佩智 《美食》2015,(3):82-85
二、苏州织造官府菜形成及标志1、形成过程苏州自古就是全国重要的丝织业中心。元至正年间(1341-1367)将长洲县平桥南,原宋提刑司衙门改建为织造局,由工部遣官督理,专为宫廷提供织品。明洪武元年(1368)重建织造局于天心桥东,由苏州地方官员督造,至永乐间(1403-1424)遣太监阮礼督苏杭织造,内监督造由此肇始。如万历二十九年(1601)织造太监孙隆督税苏州,天启六年(1626)苏杭织造太监李实诬劾直隶巡抚周起元、御史商攀龙  相似文献   
9.
沙佩智 《美食》2014,(1):86-87
<正>苏州话的语音是简单的,但,语言丰富。有一语谓"虾头虾脑",我想是否出于苏州人讲的"花头"。据潘君明老师讲:"‘花头’出自花市,花的品种相同,买者喜欢选有花头(指花朵、花蕾、花苞等)的、花头多的,而无花头、花头少的往往没有人要。‘花头’的多少也看出种花人的技能高低,后来又引伸为评判一个人的技能高低、本领大小。"讲您有"花头"喻为技能高,本领大,而"呒花头"则贬您。所以我想,这"虾头虾脑"可能来自"花  相似文献   
10.
中秋节,苏州有吃桂花糖芋艿的习俗。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以后,刘邦的九世孙刘秀为了恢复汉室,以邓禹为大将讨伐王莽。有一次刘秀吃了败仗,被王莽围困在昆阳。一时救兵未到,突围不成,粮草已尽,大家只能剥树皮、吃草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