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0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合成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硫杂环烷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蚕毒(Nereistoxin)类农药自1964年日本合成巴丹并发现对螟虫的优异杀虫活性后,引起各国的重视。瑞士巴塞尔有限公司于1970年公布了沙蚕毒硫杂环已烷草酸氢盐杀虫剂,实验编号SAN-1551。1978年该公司将其商品化,命名易卫杀(Evisect)。1977年底我所完成杀虫双中试开发研究,次年结合沙蚕毒素多种化合物的药效筛选,合成了易卫杀。1979年正式以多种路线研制沙蚕毒硫杂环烷杀虫剂,并开展了室内生测、田间药效和系列毒  相似文献   
2.
熊素英  朱丽霞  张娜 《食品科学》2008,29(2):497-499
以纯巴旦杏乳为原料生产酸奶,对菌种的适应性、复配乳化稳定剂的选用及发酵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确定最适稳定条件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蔗糖酯0.06%、单甘酯0.06%、果胶0.1%;乳糖3%有利于菌种的生长,提高发酵品的品质;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剂3.5%、蔗糖7%、杏乳浓度9%,发酵时间5h,终点酸度90~100°T.产品组织状态及风味都较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新疆红枣核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浸提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红枣核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12(g/mL),在80℃下,提取1.5 h,提取3次总黄酮提取率为11.64 mg/g。  相似文献   
4.
小白杏多酚化合物的提取及对油脂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疆小白杏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多酚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并将杏多酚对油脂进行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杏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是乙醇浓度50%、料液比1∶5、温度70℃、提取时间40min;杏多酚对油脂有抗氧化作用,对棉籽油的抗氧化效果优于BHT,对动物油的抗氧化不如BHT。  相似文献   
5.
白葡萄皮中多酚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醇提取法,研究了白葡萄皮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10、温度70℃、提取时间40min,多酚提取率17.281mg/g,为葡萄渣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分析了民族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后,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民族学生专业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酱油酿造过程适当的添加部分提取多糖后的巴楚蘑菇残渣,可提高酱油风味品质。试验得出较佳原料配比为豆粕:麸皮=6:4,加水量按豆粕计100%,蘑菇渣用量8%,不宜超过总投料量的10%,否则将影响制曲及淋油。通过对成品酱油各项指标分析,均达到国家一级酱油标准。  相似文献   
8.
巴楚蘑菇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巴楚蘑菇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通过乙醇浓度对醇析保留率进行实验,确定最适醇沉终浓度。结果显示:影响多糖提取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温度>pH>料液比>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5℃,料液比1∶25,时间90min,pH7,提取两次,多糖得率为8.7%,酸碱条件不利于多糖的提取;最适醇沉终浓度80%,保留率达到93.8%。  相似文献   
9.
复合巴楚蘑菇果汁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巴楚蘑菇、山楂、葡萄为主要原料,利用双酶法提汁研制色香味俱佳的复合蘑菇果汁饮料,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不仅可以提高巴楚蘑菇汁的有效成分而且有利于饮料的澄清。产品的最佳配方为巴楚蘑菇汁15%、山楂汁25%、葡萄汁30%、10%砂糖、0.3%柠檬酸。  相似文献   
10.
从表11可知,硫杂环已烷环化要求多硫化钠硫指数不低于4.0。而硫指数从4.1~5.2之间生成的产品外观正常,成盐时不发粘。生产上硫指数选择4.1~4.3即可。Ⅵ溶剂对环化反应的影响以多硫化钠和氯化物作用生成硫杂环烷的反应历程比较复杂,可能中间要形成一个过渡态,溶剂对过渡态的形成及从过渡态到生成物的方向(即主产物和副产物的比例)影响很大,所以溶剂的选择和配比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